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邛海鱼类资源与空间分布的水声学调查
摘    要:2013年12月和2015年9月,运用科学回声探测仪对邛海的鱼类资源量、空间分布进行了水声学法走航调查评估与分析。野外调查同时采用三层刺网、地笼等网具采样,结合湖岸鱼市及访问渔民等方式,对邛海现有鱼类组成进行分类整理。结果显示,邛海土著鱼类资源稀缺,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Hypophthalmichthys nobilis)、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us auratus)、歺又鱼(Hemiculter leucisculus)、红鳍原鲌(Cultrichthys erythropterus)等外来种为邛海鱼类组成优势种。2013年和2015年,邛海湖区鱼类平均密度分别为(0.1483±0.0715)尾/m~3和(0.1051±0.0279)尾/m~3,鱼类资源量分别为4.67×10~7尾和2.90×10~7尾;体长在13.3cm以上的鱼类资源量分别为9.9×10~6尾和7.6×10~6尾。鱼类水平方向主要集中分布于月亮湾-青龙寺以及青龙寺-邛海湾断面,垂直方向主要分布在中上层,且极显著高于底层(P0.01);调查表明,邛海鱼类的空间分布情况基本类似,4个调查断面及不同水层的鱼类种群分布类型均趋于成群分布(v1)。初步认为邛海鱼类水平分布差异主要是游客休闲娱乐、沿岸居民农业生产等人为干扰以及不同区域水深变化引起的,垂直水层分布差异与优势种鱼类的生态习性紧密相关。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生态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生态学杂志》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