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鸭跖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引用本文:由立新,赵长山,李林海,王刚,王秋菊.鸭跖草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2(1):21-23.
作者姓名:由立新  赵长山  李林海  王刚  王秋菊
作者单位:1. 沈阳化工学院,沈阳,110027
2. 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
3. 农垦总局八五四农场
基金项目:本试验为研究生毕业课题.
摘    要:探讨了鸭跖草的休眠特性和田间发生规律以及不同土壤含水量下植株地上部和分枝的再次生根能力,为科学,有效地防治鸭跖草提供生物学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鸭跖草在黑龙江省东部于5月中旬出苗,5月下旬至6月上旬达到出苗高峰,6月中旬后停止出苗,出土时间持续25d左右,累积发生密度为25株/m^2,鸭跖草在6月10日前的出苗数占全年出苗总数的95.2%,(2)采集后20d的种子直接进行发芽试验,无一萌发,通过低温层积,赤霉酸,室内保存科冬等方法处理可能部分打破休眠,低温层积10d后进行试验,种子萌发率和发芽指数最高;(3)鸭跖草植株具有很强的再次生根能力,只要有节就可以生根成活,土壤含水量对植株再次生根成活具有显著影响。

关 键 词:鸭跖草  生物学特性  休眠  杂草  有害植物
文章编号:1002-2767(2002)01-0021-03
修稿时间:2001年10月8日

Study on Biology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Dayflower(Commelina Communis L.)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