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施硅量对甬优系列籼粳交超级稻产量及相关形态生理性状的影响
作者姓名:韦还和  孟天瑶  李超  张洪程  史天宇  马荣荣  王晓燕  杨筠文  戴其根  霍中洋  许轲  魏海燕  郭保卫
作者单位:1.扬州大学农业部长江流域稻作技术创新中心 / 江苏省作物遗传生理重点实验室, 江苏扬州 225009;2 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浙江宁波 315101;3 浙江省宁波市种子公司,浙江宁波315101;4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农业技术服务站,浙江宁波 315100
基金项目:本研究由农业部超级稻专项(02318802013231),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303102), 宁波市重大科技项目(2013C11001)资助和江苏省重点研发项目(BE2015340)资助。
摘    要:以籼粳交超级稻甬优12和甬优15为试材,比较研究了不同硅肥施用量(0、75、150、225、300 kg hm-2)对甬优籼粳交超级稻产量及其形态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 (1)甬优12和甬优15产量均随硅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均以硅肥用量225 kg hm-2处理的产量最高。产量构成因素穗数随硅肥施用量增加而递增,结实率和千粒重则随之递减。(2)甬优12和甬优15在拔节、抽穗和成熟期的茎蘖数均随硅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茎蘖成穗率则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225 kg hm-2处理最高。(3)与对照(0 kg hm-2)相比,施硅处理显著增加了拔节、抽穗和成熟期的干物重和叶面积指数,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光合势也随硅肥施用量增加而递增。(4)随硅肥施用量的增加,倒一、倒二、倒三叶的叶长和叶宽随之递增,倒一、倒二、倒三叶的叶基角和披垂度随之递减。此外,与对照(0 kg hm-2)相比,施硅处理显著提高了茎、鞘干重及单位节间干重。文章还讨论了甬优籼粳交超级稻硅肥高效施用技术。

关 键 词:  甬优籼粳交超级稻  产量  产量形成特征  
收稿时间:2015-06-26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作物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作物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