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家畜毛色形成分子基础及应用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勿都巴拉,吴铁成,李玉荣,丽春,吴江鸿,胡斯乐,刘斌,高树新.家畜毛色形成分子基础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19(9).
作者姓名:勿都巴拉  吴铁成  李玉荣  丽春  吴江鸿  胡斯乐  刘斌  高树新
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摘    要:动物毛色是一种容易被识别的表型,也可作为筛查某些疾病的有效手段。毛色主要由黑色素细胞产生的真黑色素和棕黑色素的分布、比例和产生速率所决定。许多基因对黑色素的产生和分布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各基因间的不同基因型形成多种基本毛色、淡化毛色和花斑。此外,miRNA靶向结合毛色主效基因mRNA,诱导抑制/增强其转录翻译过程,从而调控毛色基因的表达,影响黑色素合成。文章简述了家畜调控毛色的主效基因黑色素皮质素受体1(MC1R)、野灰位点信号蛋白(ASIP)、原癌基因(KIT)、酪氨酸酶关联蛋白(TYRP)、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MITF)和内皮素受体B(EDNRB)的DNA序列多态性(不同基因型)与毛色性状、疾病之间的关系;介绍了毛色形成相关miRNA挖掘鉴定、miRNA调控毛色相关基因研究进展与毛色基因研究应用价值,旨在为今后研究家畜毛色机理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