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卫星分析吉富罗非鱼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
| |
作者姓名: | 刘海情 郭昱嵩 王中铎 刘丽 刘楚吾 |
| |
作者单位: | 1.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南海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25;2.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南海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25;3.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南海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25;4.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南海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25;5.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南海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东湛江,524025 |
| |
基金项目: | 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攻关与研发项目(A201008C03);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0B020308004) |
| |
摘 要: | [目的]为吉富罗非鱼种质资源的保护、评价以及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广东省化州光辉养殖场有限公司新选育的吉富罗非鱼第16代群体(F16)的遗传多样性.[结果]筛选出的8个微卫星位点在吉富罗非鱼群体中共检测到44个等位基因,各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3~8个,平均5.5个,而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4.77个.等位基因片段长度为118~256 bp,平均观测杂合度(H0)为0.8058,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7292,群体内个体间在不同位点的平均基因多样性为0.7044,群体内平均固定系数(FIS)为-0.226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044.所检测的8个位点均为高度多态位点(PIC>0.5000).[结论]研究所选用的吉富罗非鱼群体的多态信息含量较丰富,具有较高的遗传异质性和较大的选育空间,可作为下一步选育工作的基础选育群体.
|
关 键 词: | 吉富罗非鱼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等位基因 杂合度 |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南方农业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南方农业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