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水溶性石油烃组分对翡翠贻贝的毒性效应研究
引用本文:肖雅元,李纯厚,徐姗楠,吕国敏,张喆,黄志婓,马胜伟,王学峰,巩秀玉.水溶性石油烃组分对翡翠贻贝的毒性效应研究[J].农业环境保护,2012(3):598-606.
作者姓名:肖雅元  李纯厚  徐姗楠  吕国敏  张喆  黄志婓  马胜伟  王学峰  巩秀玉
作者单位:[1]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州510300 [2]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201306 [3]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上海201306 [4]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广东湛江524088
基金项目:科技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金项目(2005DIB3J020);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2007ZD003,2010TSl3);广东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20098030600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100362)
摘    要:在室内半静水的实验条件下,将翡翠贻贝(Pernaviridis)分别暴露于0.005、0.010、0.050、0.100mg·L-。的0#柴油水溶液(WSF)中,在污染后l、3、7、15d取样,于15d后转入清洁海水中进行7d污染释放试验,在18、22d采样。测定内脏团和外套膜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结果表明,高剂量组(0.100、0.050mg·L^-1)暴污的翡翠贻贝内脏团和外套膜SOD活性和MDA含量变化比低剂量组(0.005mg·L^-1)显著(P〈0.01),整个暴露过程中呈现先抑制后诱导再抑制的波动变化趋势,无明显的剂量-时间-效应关系。WSF暴露初期,内脏团组织中GSH含量和GST活性反应灵敏且受到抑制,此后受到明显诱导而升高,在暴露第7d达到最大值并显著高于空白组(P〈O.01)。外套膜各剂量组GSH含量和GST活性存在此消彼长的趋势,剂量-时间效应明显。污染解除后,4种生理指标均缓慢恢复至空白对照组水平。

关 键 词:石油烃  翡翠贻贝  毒性效应  抗氧化酶系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