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扰动下水稻秸秆腐解及养分释放和表面结构变化特征 |
| |
作者姓名: | 彭成林 徐大兵 周勇 佀国涵 赵书军 刘威 周剑雄 |
| |
作者单位: |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国家土壤质量洪山观测实验站, 武汉 430064;2.麻城市黄土岗镇农业服务中心,麻城 438302 |
| |
基金项目: | 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2BBA0044,2021BBA07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1YFD1901204) |
| |
摘 要: | ![](https://cache.aipub.cn/images/hnxbl.cnjournals.net/html/hznydxzr/202403022/alternativeImage/3c3c98fe-1bf4-4811-8529-3350c4ff50ff-f001.jpg) 为探究持续泡水条件下小龙虾参与水稻秸秆腐解过程与特征,完善稻虾模式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实现秸秆资源的高效利用及农田可持续发展,采用自制尼龙网箱法,在稻虾环沟模式的养殖沟内,以不养虾为对照,模拟研究小龙虾扰动下水稻秸秆的腐解特性、养分释放特征及其表面微观结构变化特点。结果显示,无论是否有小龙虾参与,水稻秸秆各时段平均腐解率表现出快—慢—快—慢—快的特点;150 d及以前,有虾处理与无虾处理各时段腐解量、累计腐解率和各时段平均腐解率差异均不显著,180 d及以后各指标均表现为有虾处理显著高于无虾处理,至210 d时,有虾处理水稻秸秆累计腐解率达85.67%,比无虾处理高出12.35百分点。秸秆养分累积释放率均表现为K>P>N;150 d及以后,有虾处理N累积释放率表现出高于无虾处理的趋势,180 d及以上,有虾处理P累积释放率和总养分累积释放率表现出高于无虾处理的趋势,至210 d,有虾处理K累积释放率表现出高于无虾处理的趋势。120 d及以后,有虾处理的秸秆表面结构受破坏程度明显大于无虾处理。结果表明,稻虾环沟模式下,小龙虾扰动能增加中后期水稻秸秆表面微观结构的受破坏程度,促进后期水稻秸秆腐解和养分释放。
![](https://cache.aipub.cn/images/hnxbl.cnjournals.net/html/hznydxzr/202403022/alternativeImage/3c3c98fe-1bf4-4811-8529-3350c4ff50ff-f002.jpg)
|
关 键 词: | 稻虾共作 秸秆还田 腐解 养分释放 表面微观结构 |
收稿时间: | 2023-07-11 |
|
| 点击此处可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华中农业大学学报》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