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甘肃省土地荒漠化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
作者姓名:刘进军  高原雪  姚琴风  陈胜华
作者单位: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矿区生态修复与固废资源化厅市共建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山西 阳泉 045000;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地球科学与工程系, 山西 阳泉 045000
基金项目:山西省地质勘查建设与发展专项资金项目“遥感与GIS支持下的山西矿山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技术研究”(2023-011);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含双重孔隙网络的山西煤层气储层二维核磁共振测井解释评价研究”(202203021211288); 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新工科背景下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 《摄影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 “(J20221244)
摘    要:[目的]对甘肃省的荒漠化状况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为该地区荒漠化综合防治及“三北”防护林等生态工程的推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植被指数及地表反照率构建了荒漠化差值指数,使用趋势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甘肃省2000—2022年23 a间的荒漠化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地理时空加权回归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1)甘肃省荒漠化整体呈现出“西北荒东南绿”的特点,西北区域同时受风蚀荒漠化和盐渍化影响,荒漠化最严重,向东南方向荒漠化程度逐渐减轻,中部地区受水土流失影响荒漠化程度较严重,南部区域荒漠化程度较轻;时间上,23 a间,甘肃省荒漠化程度逐渐改善,且南部区域改善程度强于北部区域;(2)从空间自相关看,甘肃省荒漠化主要表现出聚集特性,即荒漠化程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正相关性;(3)降雨对缓解荒漠化最有益处,且对西北的影响大于东南,风速和人口会加剧荒漠化的发生,西南部气温升高荒漠化程度会加重,其余区域则相反。[结论] 2000—2022年甘肃省荒漠化整体呈改善趋势,西北部荒漠化仍较严重,甘肃省荒漠化的驱动因素存在较明显的时空异质性,最主要的因素为降雨。

关 键 词:荒漠化  荒漠化差值指数  时空特征  地理时空加权回归  甘肃省  
收稿时间:2024-01-27
修稿时间:2024-02-17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通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