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厌氧泥浆培养试验,通过对体系中Fe(Ⅱ)含量变化测定,明确了不同海区沉积物样品中Fe(Ⅲ)的厌氧还原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采样位置的沉积物中Fe(Ⅲ)的还原潜势存在一定差异,除S17及S7样点外其他样品的Fe(Ⅱ)生成量都在3~5 mg·g-1之间,说明来自于不同位置的沉积物本身所含的可还原氧化铁数量及水环境对铁还原的影响不同.海河及大沽排污河河口的Ⅳ类水质海区沉积物中Fe(Ⅲ)还原能力最为强烈,在大港北排河及子牙新河的排海口Fe(Ⅲ)还原亦较高.距离海岸较远的Ⅰ类水质海区沉积物中Fe(Ⅲ)还原能力较弱.通过Logistic模型拟合和方差分析可以看出,Ⅰ类和Ⅱ类海区的Fe(Ⅱ)的最大累积量(a)没有显著差异,而与Ⅲ类和Ⅳ类海区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Fe(Ⅱ)的累积速率常数(k)在Ⅰ、Ⅱ、Ⅲ和Ⅳ类水质海区没有显著的差异,但在最大反应速率(Ⅴmax)上却反映出区别,其中Ⅱ和Ⅲ类水质海区的差异不明显,而与Ⅰ和Ⅳ类水质海区呈现极显著的差异.Fe(Ⅱ)的最大累积量(a)与NO3--N浓度旱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834 5,表明NO3-与Fe(Ⅲ)是沉积物巾相瓦竞争的电子受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