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污染控制 |
| |
作者姓名: | 张金瑞 任思洋 戴吉照 丁凡 肖谋良 刘学军 严昌荣 葛体达 汪景宽 刘勤 王锴 张福锁 |
| |
作者单位: | 1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绿色发展研究院植物-土壤相互作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北京1001932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农田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中国北京1001933班戈大学自然科学学院,英国班戈LL57 2DG4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中国沈阳1100865宁波大学植物病毒学研究所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子与风险防控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浙江宁波3152116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农膜污染防控重点实验室,中国北京100081 |
| |
基金项目: | 中英等六国GCRF项目“农业微塑料对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影响”(NE/V005871/1) |
| |
摘 要: | 地膜覆盖具有显著的农业生产效益,可以增温保墒,防虫抑草,扩大作物种植适宜区,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田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塑料地膜降解速率极其缓慢,加上中国地膜回收工作的开展较为落后,导致大量的塑料碎片残留在农田中,从而造成土壤环境的残膜及微塑料污染。本文基于文献资料、调研和统计数据,就地膜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污染防控进行了分析。残膜及微塑料污染会改变土壤理化性质,限制土壤水分和养分运移,并对土壤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产生危害,改变土壤微生物的丰度和群落结构,损害土壤健康,长此以往会造成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甚至威胁到粮食安全。微塑料存在被植物吸收的可能性,从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此外,微塑料巨大的比表面积使其极容易通过吸附作用成为其他污染物(重金属、农药和抗生素等)的载体,增加污染物的转移富集风险,从而造成土壤生态环境复合污染。中国地膜生产、使用相关标准正在逐步完善,但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中国尚未形成完善可持续的地膜回收体系,农田土壤中的微塑料污染研究仍不够充分,同时针对残膜及微塑料污染防控的政策和法规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因此应进一步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地膜生产、回收相关标准以及残膜和微塑料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
|
关 键 词: | 地膜 农业效益 残膜及微塑料污染 环境效应 污染防治 |
收稿时间: | 2021-09-02 |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农业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