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DNA技术的淀山湖鱼类物种多样性分析 |
| |
作者姓名: | 刘洋 梁绪虹 王丛丛 戴小杰 |
| |
作者单位: | 上海海洋大学 海洋生物资源与管理学院, 上海 201306;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上海 201306;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 201306;临港新片区海洋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型平台, 上海 201306 |
| |
基金项目: | 上海市淀山湖渔业资源调查项目(JC202201) |
| |
摘 要: |  为了解淀山湖主要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特征,利用环境DNA技术对淀山湖鱼类进行物种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从淀山湖10个站点的环境DNA样本中共检测出7目、12科、36属、43种鱼类,其中6月(夏季)共检测出24种,11月(秋季)32种,大部分种类在淀山湖传统渔业资源调查中均有出现。其中,刀鲚(Coilia nasus)、鲫(Carassius auratus)、大鳍鱊(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翘嘴红鲌(Culter alburnus)、鲻鱼(Mugil cephalus)为主要优势种。 α多样性分析表明,淀山湖秋季的Chao1指数、Observed species指数、Shannon多样性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平均值都高于夏季的平均值,表明秋季鱼类物种相对丰富,多样性较高。站点间鱼类物种差异分析表明,多样性和丰富度较高的站点为S1、S2、S3、S5,均为初级生产力较高、人为干扰较小的站点。研究表明,环境DNA技术检测灵敏度高,可以作为淀山湖鱼类物种多样性调查的有效补充手段。

|
关 键 词: | 环境DNA 淀山湖 生物多样性 鱼类 |
收稿时间: | 2024-04-27 |
修稿时间: | 2024-05-27 |
|
|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