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近海大型底栖贝类群落结构及其分布特征 |
| |
作者姓名: | 李庆英 陈峰 张洪亮 钱卫国 蒋日进 |
| |
作者单位: | 浙江海洋大学 海洋与渔业研究所, 浙江 舟山 316022;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浙江 舟山 316022;浙江海洋大学 水产学院, 浙江 舟山 316022;浙江海洋大学 海洋与渔业研究所, 浙江 舟山 316022;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浙江 舟山 316022;农业农村部重点渔场渔业资源科学观测实验站, 浙江 舟山 316022;浙江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浙江 舟山 316022 |
| |
基金项目: | 浙江渔场渔业资源动态监测调查专项(HYS-CZ-202314) |
| |
摘 要: | 为了解浙江近海大型底栖贝类群落结构及分布特征,2020年8月—2021年4月,开展了4个季度底拖网渔业资源定点调查,以29°N为界,将调查海域分为浙北与浙南海域两个区域。调查共采集鉴定贝类41种,隶属6目25科25属,四季绝对优势种均为习见蛙螺和棒锥螺。不同季节中,浙江近海南北区域贝类种类及生物量分布差异明显。春、秋季贝类生物量高于夏、冬季,除夏季外,其他季节贝类生物量均呈现由北部向南部递减的分布特征,夏季南北海域平均生物量差异较小。春季丰富度指数(D)与多样性指数(H'')最高,夏季最低;而均匀度指数(J'')冬季最高,春季最低。 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表明,在60%的水平上,将浙江近海贝类群落分为3个类群,类群Ⅰ为春、夏、秋季的南部海域,类群Ⅱ为春、夏、秋季的北部海域,类群Ⅲ为冬季南、北海域,春、夏、秋季南北海域贝类群落存在差异。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Stress)值为0.08具有解释意义。CCA环境因子分析表明,不同季节深度和底温的变化对底栖贝类生物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可为浙江近海贝类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
关 键 词: | 底栖贝类 群落结构 时空分布 浙江近海 |
收稿时间: | 2024-01-10 |
修稿时间: | 2024-02-06 |
|
|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