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全链条减损: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作者姓名:周子铭  高鸣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人员计划( GZC20231318)
摘    要:新质生产力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是引领粮食全链条减损的核心驱动力。本文以保障粮食安全的核心要求为出发点,从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环节梳理了我国当前粮食损失的现状与困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全链条减损的理论逻辑、现实基础和关键问题,并提出了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全链条减损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在理论逻辑上,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技术革命性突破、要素创新性配置、风险科学性防范和生产关系适应性优化来赋能粮食全链条减损。在现实基础方面,新质生产力赋能粮食全链条减损的客观条件日益完备,包括政策支持体系逐步完善、资源投入水平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成果加速转化和农业机械装备提档升级。然而,仍存在节粮减损体系有待健全、关键核心技术研发面临挑战、高效粮食流通体系尚未形成以及节粮减损监管力度仍需提升等关键问题。未来应以制度系统性完善为先导,优化节粮减损工作体系;以技术跨越性提升为核心,夯实节粮减损条件基础;以组织适应性优化为重点,推进节粮减损协同参与;以策略匹配性协同为保障,强化节粮减损工作落实。

关 键 词:新质生产力  粮食安全  节粮减损  全链条减损  农业强国
收稿时间:2024-06-19
修稿时间:2024-07-26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现代化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现代化研究》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