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玉米大豆间作模式对草地贪夜蛾发生为害及产量的影响
作者姓名:谢炜峰  徐富强  郭井菲  唐照磊  陈红松  张俊杰  王振营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生物防治研究所, 天敌昆虫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长春 130118;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全国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全国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3;扬州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9;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南宁 530007;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广西作物病虫害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南宁 530007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D1400700),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2)
摘    要:为明确玉米大豆间作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发生为害及产量的影响,于2023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设置两季的玉米单作、大豆单作、玉米2行大豆4行间作和玉米 4 行大豆4行间作共4种种植模式,采用直接观察法调查不同种植模式下田间草地贪夜蛾的百株虫量和玉米被害株率,并测定玉米和大豆的产量。结果表明:2023年草地贪夜蛾在下半年(9月1日—10月27日)比上半年(3月20日—5月15日)发生更加严重。相较于玉米单作种植模式,上半年玉米2行大豆 4 行间作和玉米 4 行大豆 4 行间作种植模式的草地贪夜蛾百株虫量分别降低 41.01% 和41.21%,玉米被害株率也显著降低,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35和1.26;下半年玉米2行大豆4行间作和玉米4行大豆4行间作种植模式下的草地贪夜蛾百株虫量分别降低10.11%和6.82%,玉米被害株率无显著差异,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50和1.43。表明在草地贪夜蛾虫口密度相对小的情况下,玉米大豆间作能显著减轻草地贪夜蛾的发生为害;在产量上,玉米2行大豆4行间作和玉米4行大豆4行间作2种间作模式均表现为增产,前者优势更大。

关 键 词:玉米大豆间作  草地贪夜蛾  发生为害  土地当量比  产量
收稿时间:2024-01-26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保护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植物保护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