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苜蓿,实现生态良性循环 |
| |
作者姓名: | 行庆华 庞海涛 |
| |
作者单位: | 1. 新疆物华畜牧股份有限公司 2. 新疆呼图壁种牛场, |
| |
摘 要: |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豆科多年生植物.它产量高, 抗逆性强,丰产性能好,既能培肥土壤,又是畜牧业尤其是养牛业的优质饲草,故常被冠以"牧草之王”的称号.紫花苜蓿对土壤和气候要求不太严格,其干物质成分多在45%~55%,容易调制干草,有利于机械化生产、加工、运输和贮藏.紫花苜蓿(以下简苜蓿)在呼图壁种牛场栽培已有45年的历史,表现为长盛不衰,是该场建场以来惟一不间断栽培和种植面积最为稳定的一个作物品种.使该场土地由劣变良,养牛业由弱到强,农牧业双双收益颇丰、生命力最强的"纽带作物”.1 苜蓿促进了农业的持续发展和生态良性循环呼图壁种牛场地处泉水溢出带,地下水位很高,土壤含盐重.建场初期10~20 cm土壤含盐在0.33%~4.3%,有机质0.96%~1.5%,速效N6.79~37 mg/kg,速效P5~18 mg/kg,速效K250 mg/kg以上,表明缺磷、少氮、富钾,含盐量高.70年代该场粮食面积占播种面积87 %,苜蓿面积最少时仅占总面积的1.4%,粮草比例严重失调.1980年的苜蓿单产由176.95 kg/667m2提高到1990年的500 kg/667m2,苜蓿总产由 1 980年的1 745.96 t提高到1990年的3 684.88 t,由于大面积种植苜蓿(种植面积最多时占到总播种面积的33%),其宠大的根系和残体给土壤留下了大量的有机质,使本来属于盐碱类型的土地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据测定,种植一年苜蓿后,667m2土地能积累干残体量可达554.2 kg,相当于施用3 200 kg的优质厩肥.而种植苜蓿三年后,667 m2 土地可以积累干残体2 049 kg,相当于施用10 000 kg的优质有机肥料,折合全氮为31 kg和全磷6.31 kg.既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又增加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彻底改变了土壤性质,土壤的盐分含量逐渐下降.80年代初期出苗不足60%的土地,90年代已成为一播全苗的良田,按1970年、1 980年、1990年和2000年计,粮食(小麦)的单产依次是37.29、67.33、117.5和348 kg/66 7m2,而苜蓿的单产则依次是95.3、176.96、500和550 kg/667m2(2000年最高为960 kg/667m2 ),使过去的低产田变为现在的中高产田.据我们测定,土壤有机质由原来的0.96%~1.5% ,提高到现在的0.62%~5.8%,土壤中总盐含量由70年代的2.0%~4.3%,降至为80年代的0.3%~3%,目前为0.15%~1.48%;速效N由6.79~37 mg/kg,提高到现在的55.4~17 9.3 mg/kg,增加了5~9倍;速效P由5.1~18 mg/kg提高到现在的8.2~5 mg/kg增加了1 .2 5~1.6倍.在连续多年保持种植面积在2 133.3~3 666.7 hm2的情况下,在保证了全场粮、油、草、料供应的前提下,还大面积种植了经济作物打瓜、西甜瓜、甜菜、酱用蕃茄等都获得了大面积的增产.近几来种植棉花面积又不断上升,大面积棉田皮棉的产量达到了 1 275~1 500 kg/hm2,使该场经济效益大幅度增加,农业大幅度增收,农田土壤逐年变肥,农业生态也逐渐向良性发展.
|
关 键 词: | 苜蓿生产 奶牛场 牛奶品质 产奶量 生态效益 |
文章编号: | 1001-4330(2001)05-0289-02 |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