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旅游风景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引用本文:徐聪荣,胡海胜,吴章文.旅游风景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以庐山风景名胜区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29(6).
作者姓名:徐聪荣  胡海胜  吴章文
作者单位:徐聪荣,吴章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森林旅游研究中心,湖南,长沙,41000412);胡海胜(江西财经大学,旅游与城市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基金项目:湖南省研究生创新基金,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 
摘    要:在3S技术支持下,以2000年和2004年的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采用景观格局指数分析方法,探讨了庐山风景区两期景观格局特征及动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庐山风景区的旅游景观生态系统内,林地景观类型占有绝对的优势,但耕地的规模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从2000年到2004年,各景观类型的面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总量减少的景观类型为耕地、林地和其他土地,园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面积则大幅增加,其中交通运输用地的年均增幅最为显著.庐山各景观类型基本处于动态变迁过程中,林地保留的比率最高,草地和其他土地的原始保留比率都很低,表明自然景观生态系统受到了较大的外力压迫,庐山风景区内各景观类型的斑块数量极不平均,年变动幅度很大.在8种景观类型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是变化最显著的人为干扰斑块,表明了人类干扰能力的快速增加,人为景观斑块对于自然斑块的影响力可能产生了较大的负面作用.林地、园地等斑块形状渐趋简单,表明受干扰程度越大,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也越明显.导致庐山风景区内景观格局快速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源于自然因素、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三大直接动因.

关 键 词:景现生态学  景观格局  景观动态  驱动机制  庐山

Change of Landscape Pattern and Its Driving Mechanism in Landscape Zones:A Case Study of Mount Lushan National Park
Abstract:
Keywords:landscape ecology  landscape pattern t landscape change  driving mechanism  Mount Lushan National Park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