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1篇
林业   7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2篇
  142篇
综合类   127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29篇
畜牧兽医   16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Lowbush blueberry (Vaccinium angustifolium) is a native plant that is not cultivated, but managed in areas of sufficient plant density to provide commercial yields. A cropping systems study was initiated to compare how organic and three levels of conventional (low, medium and high input) management practices affected soil properties at 12 grower fields in the lowbush blueberry barrens of Maine. The fields under organic and low‐conventional treatments did not receive any fertilizer inputs. The high and medium conventional treatment fields received optimal and reduced diammonium phosphate inputs, respectively. Three measurements of soil P (modified‐Morgan soil test, oxalate extractable and total P) showe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f management treatment on the phosphorus status of the soils. This suggests that soil P may be leaching below the 0–10 cm rooting zone which wa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Equilibrium chemical speciation of soil/water extracts showed that gibbsite was controlling the solubility of Al in these barren soils and that P was undersaturated with respect to amorphous Al(OH)2PO4. A laboratory one‐point P sorption study showed that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derived from the organic pad sampled from the study sites did not inhibit the adsorption of the added P. This suggests that addition of carbon‐rich soil amendments such as compost may not increase P bioavailability of these acidic soils with high Al (oxy)hydroxide (gibbsite) mineral content.  相似文献   
2.
新疆污灌区重金属含量及形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新疆污灌区土壤中Cu、Zn、N i、Cr、Pb五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u、Zn、N i、Cr、Pb主要富集在0—20cm表土中。以《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二级标准为评价标准,污染综合指数评价均为安全级。新疆污灌表土中Cu、Zn、N i、Cr、Pb以残渣态为主,水溶态和可交换态比例低,其中Cu、Zn、Pb的潜在生物可利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All factors affecting the PCR system in Pinus massoniana Lamb were investigated one by one.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um PCR system of EST-SSR were:2μL 10×Buffer(Mg2+ Free), 30 ng template DNA,0.187 5 mmol/L dNTPs, 3.75 mmol/L Mg2+,8 pmol primer pair,1.0 U Taq DNA poly-merase in total 20μL reaction system. Finally,a total of 11 isolates of P.massoniana was used for test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PCR amplification.The results prove that the optimum PCR system was stable,reliable,highly repetitive.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化学形态分布特征与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全面了解三峡库区干支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更好地为评价及保护三峡库区水生态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于2015年6月在三峡库区采集沉积物样品67个,通过ICP-MS等仪器测定了沉积物中各重金属元素的不同赋存形态量,运用SPSS、Matlab统计分析软件对重金属赋存形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库区表层沉积物中Cr、Ni元素主要以残渣态为主(占总量的75%以上);Cu、Zn、As元素主要以残渣态和可还原态为主(合计占总量80%~95%);Cd元素主要以酸可提取态和可还原态为主(分别占总量的55%和23%);Pb元素主要以可还原态和残渣态为主(各占总量的71%和18%)。Cd和Pb元素生物可利用态量较高,均超过该元素的长江沉积物背景值;该种形态下的重金属元素容易进入水体,并且在地球化学条件变化时转化成能被生物吸收和利用的形态,对生物造成较大危害。干流上游段重庆主城区及下游段,渠系河、大宁河、磨刀溪、沿渡河应当是重金属生态危害研究与防治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通过采用氮的K边X光吸收近边结构(XANES)技术来了解森林土壤有机氮,以此深入研究土壤中有机氮种类与其转化的定量关系。土壤样品采自台湾中部的云杉、铁杉林与草地。结果表明,氮的 XANES 可以揭示样品中不同的氮的种类。在土壤腐植质、可溶性氮及本体土壤中胺态及吡咯氮占了主要的比率。然而不同处理及植被下的土壤样品氮的种类分布是不同的。云杉与铁杉土壤可溶性有机氮在402.3 eV 能量处有显著的差异。在A层土壤中,吡啶类氮含量要显著高于O层土壤,说明氮在不同土层中的转化率存在极大的差异,这种变化对于氮在森林土壤中的循环将起重要作用。图3表1参8。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植物种植对土壤中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赋存形态影响及吸收特征,以根系发达的萝卜为代表性植物,通过盆栽试验,探究了不同浓度PFOA污染土壤中萝卜的生长、对PFOA的吸收利用及土壤中PFOA形态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萝卜的种植会显著改变土壤中PFOA的赋存形态,且存在浓度差异。与无种植组相比,种植萝卜显著提高了低浓度土壤中的PFOA有机结合态比例(12%)、降低了残渣态比例(10.5%);显著降低了高浓度土壤中PFOA的可脱附态比例(4.9%)。萝卜可从土壤中富集PFOA,且地上部(茎、叶)富集能力显著高于地下部。低浓度(0.2 mg·kg-1)PFOA暴露显著降低萝卜生物量,但高浓度(5 mg·kg-1)并未对生物量产生显著影响。研究表明,萝卜种植可以改变污染土壤中PFOA的形态分布,进而影响PFOA对人类健康及环境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7.
基于田块尺度采集农田表层土壤样品120件,采用绝对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APCS-MLR)受体模型与地统计学分析对研究区域内As、Cd、Cu、Cr、Mn、Ni、Pb和Zn这8种重金属污染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进行解析,利用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土壤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8种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As、Cd和Cr点位超标率分别为61.83%、90.83%和92.52%,土壤重金属Zn、Cu、Cr和Ni主要以残渣态存在(占比在80%以上)。土壤中Cd、Cr和Cu含量空间分布格局呈东南部较高、中部次之、西北部较低的趋势,而Mn、Ni、Pb和Zn含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此相反。APCS-MLR模型表明研究区域土壤重金属As、Cr、Cu和Ni的来源以自然源为主,占比分别为39.34%、47.32%、44.53%和50.23%; Pb、Zn的来源以工业活动源和交通源为主,占比分别为31.93%、30.53%和23.36%、22.17%; Cd的农业活动源占比为53.63%。土壤pH与有效态As、Cd、Cu和Ni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土壤有机质与有效态As、Cd和Cr呈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地累积指数显示土壤Cr总体处于中、重度污染水平,其次是Cd;生态危害指数也表明Cr和Cd是主要生态危害元素,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5.20~41.12和11.56~113.35。总体来看,研究区域Cr和Cd污染较为严重,存在潜在风险,应采取安全利用和修复等措施,降低其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8.
有机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效果的限制因素及提升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有机农药、石油污染、工业生产等,其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受有机物污染的土壤能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等一系列的修复技术进行治理,其中生物修复技术被认为是处理有机污染土壤最有效、经济且环境友好的修复技术,但其修复效率受诸多因素影响。本文从气候地理条件、有机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和土壤自身环境与营养3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生物修复技术的限制因素,并从物种选择、生物有效性提升(引入微生物或土壤动物、添加表面活性剂和有机溶剂)及稳定生态系统的构建(添加生物炭、营养补充剂,采用电强化生物修复技术)3个角度科学地提出了提升生物修复技术效率的方法,最后对加强有机物污染土壤复合修复技术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硒的形态与其功能和毒性关系密切,基于环境样品的复杂性在形态分析中选择合适的预处理是硒形态分析准确性的前提。目前硒形态分析预处理的方法主要有:液相萃取、微波辅助萃取、固相微萃取以及液相微萃取,笔者简单分析了各种预处理方法的原理、特点,综述了各种预处理及形态分析方法的应用条件、优缺点,展望了元素形态分析上的应用情景。  相似文献   
10.
乌鲁木齐市两污水厂处理工艺及出水水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乌鲁木齐市两家污水处理厂的工艺进行比较,分析这两厂出水水质的基本理化性质和重金属的形态。结果表明:甲厂采用不完全的"AB法工艺",对SS、COD Cr和BOD5有较强的处理效果,而总磷和氨氮去除效果不明显。其中,SS、COD Cr、BOD5、总磷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43%,66%,74%,44%,48%。乙厂采用氧化沟工艺,对进水中的SS、COD Cr、BOD5、总磷和氨氮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相应的去除率依次为81%,94%,96%,96%,88%。两厂出水中Cd含量虽未超标,但均以水溶态为主,两厂的工艺对Cd无去除效果。甲厂的出水水中Pb含量低于进水中Pb含量,但乙厂进水和出水中Pb含量无显著差异,均以水溶态为主。两厂出水中Zn含量下降,Cu含量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