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6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烯唑醇防治香蕉叶斑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烯唑醇防治香蕉叶斑病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烯唑醇对香蕉叶斑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而且对香蕉生长没有抑制作用,是一个防治香蕉叶斑病优良的杀菌剂,值得在香蕉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玉米小斑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及对烯唑醇的敏感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玉米小斑病是由玉蜀黍双极蠕孢(Bipolarismaydis)引起玉米叶部发病的病害之一,该病害广泛分布在世界玉米产区,严重影响玉米生产。玉米小斑病菌存在明显生理分化现象,目前已证实在中国存在T、C、S和O共4个小种。由于近年来不育细胞质的感病玉米自交系在玉米育  相似文献   
3.
对室内筛选出来的2种三唑类杀菌剂与吡虫啉的复配剂及其组分单剂的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复配剂A对小麦叶锈病、白粉病和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0.18%、91.21%和99.06%;复配剂B对上述小麦病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9.58%、92.47%和98.71%。复配剂的防治效果优于三唑酮和戊唑醇田间推荐浓度下对小麦叶锈病(84.89%、88.68%)和小麦白粉病(90.24%、90.54%)的防治效果,低于烯唑醇田间推荐浓度下对小麦两病的防治效果90.59%、92.31%;复配剂与吡虫啉在田间推荐浓度下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97.55%持平。试验结果表明复配剂A与复配剂B在田间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可以作进一步的试验,以期得到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4.
烯唑醇生产过程中环保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单介绍了目前大气污染的状况与种类,重点介绍烯唑醇合成生产过程中加强环保预防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利用9%毒死蜱.烯唑醇悬浮种衣剂对玉米地下害虫和丝黑穗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每100 kg种子用9%毒死蜱.烯唑醇悬浮种衣剂128.6~180.0 g包衣处理对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平均防治效果为55.40%~64.83%,对丝黑穗病平均防治效果为66.19%~79.77%,防治效果较好,对玉米安全、无药害。推荐田间有效成分用量以每100 kg种子用药150.0~180.0 g为佳。  相似文献   
6.
烯唑醇在香蕉、土壤上残留动态研究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研究了烯唑醇在广东、福建香蕉园施用后的残留与降解情况。样品用乙酸乙酯提取,凝胶渗透色谱净化、气相色谱法氮磷检测器测定了烯唑醇在香蕉和土壤中的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烯唑醇的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香蕉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9.7-11.6 d和8.3-13.2 d。并对其作出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研究表明,用特谱唑拦种能抑制花生种子的萌发,推迟出苗;喷施特谱唑对花生较为安全,每公倾用特谱唑375g喷施2次或750g喷施1次对花生褐斑病及黑斑病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叶腐病、白绢病等也有较好的兼治作用,并能有效控制花生徒长,明显提高花生的结果数,饱果率及荚果产量。  相似文献   
8.
速保利拌种防治高粱丝黑穗病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速保利是一种新型三唑类内吸性杀菌剂。田间小区试验表明,速保利拌种可有效防治高粱丝黑穗病。用药量100mg· kg-1种于时,对高粱安全,平均防治效果达85%以上。拌种时加适量米汤或清水,效果较干拌种好。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玉米小斑病菌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的敏感性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明确玉米小斑病菌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的敏感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自福建省15个市、县分离的185株玉米小斑病菌对3种药剂的敏感性。结果显示:供试菌株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的EC50值分别在0.0186~7.779、0.0416~22.32和0.0053~7.930μg/mL之间。敏感性频率分布图显示,玉米小斑病菌群体中已出现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敏感性降低的亚群体。以连续单峰频次分布的大多数菌株群体的EC50平均值(0.5199±0.0284)、(0.4079±0.0204)和(0.3818±0.0202)μg/mL分别作为玉米小斑病菌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的相对敏感基线,发现各有15.14%、20.00%和17.30%的菌株对丙环唑、烯唑醇和咪鲜胺产生了抗性,抗性倍数最高分别为14.96、54.71和20.77。玉米小斑病菌对3种杀菌剂之间具有显著的交互抗性,而丙环唑和烯唑醇之间的交互抗性相关系数最高,为0.8662。本研究结果可为田间玉米小斑病防控杀菌剂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10.4%吡虫啉·烯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纹枯病、蚜虫的防治效果及最佳用药量,采用室内和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以郑麦366为试验品种,以600g.L-1吡虫啉和12.5%烯唑醇为对照药剂,设置3种不同药种质量比(1∶50、1∶60、1∶70)处理,研究不同剂量的10.4%吡虫啉.烯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蚜虫和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4%吡虫啉.烯唑醇悬浮种衣剂包衣对小麦发芽、出苗和生长无不良影响,用药剂量越大,对小麦蚜虫和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越好。在防治蚜虫方面,该种衣剂在药种比为1∶50和1∶60时防效分别为85.61%~97.71%和80.15%~93.38%,与对照药剂600g.L-1吡虫啉FS1∶300包衣效果差异不显著;药种比为1∶70时,在蚜虫发生前期和中后期防效分别为91.32%~94.91%和74.88%~83.27%,其中中后期防效显著低于药种比1∶50、1∶60和对照药剂处理。在防治纹枯病和枯白穗方面,该种衣剂在药种比为1∶50时防效分别为76.91%~86.64%和78.29%,与对照药剂12.5%烯唑醇WP 1∶1500拌种处理差异不显著;药种比为1∶60时的防效分别为69.14%~80.87%和72.68%,显著低于药种比1∶50包衣处理,与对照药剂差异不显著;药种比为1∶70时防效分别为60.75%~78.35%和64.43%,显著低于药种比1∶50、1∶60和对照药剂。以上结果说明,10.4%吡虫啉·烯唑醇悬浮种衣剂对小麦蚜虫和纹枯病具有良好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为药种比1∶50~1∶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