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9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吉祥 《畜禽业》2012,(11):78-79
<正>伪狂犬病又名狂痒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猪和其他动物共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特征为发热,脑脊髓炎的症状,但是成年猪常为隐性感染,有流产、死胎和呼吸症状;新生仔猪除有神经症状外还可侵害消化系统。1病原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亚科。病毒完整粒子呈圆形,直径为150~180nm,核衣壳直径为105~110nm,有囊膜和纤突。基因组为线状双股DNA。病毒能在鸡胚及多种动物细胞培养上生长繁殖,当它适应鸡胚后容易连续继代。病毒常存在于脑脊髓组织中病猪发病期间其鼻  相似文献   
2.
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属于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疱疹病毒亚科。病毒完整粒子呈圆形,直径为105-110nm,有囊膜和纤突。病毒能在鸡胚及多种动物细胞培养上生长繁殖,产生核内包涵体。病毒对外界抵抗体较强,在污染的猪舍能存活1个多月,在肉中可存活5周以上。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是由脊椎动物细胞产生的一类分泌型蛋白,是由"干扰素诱生剂"诱使动物机体有关细胞所产生的一类特殊"糖蛋白"。这类糖蛋白从其产生细胞产生和释放出来后,又可作用于动物机体的同种其他细胞,并使这些细胞获得相当广泛的"免疫力",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抑制细胞增殖以及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干扰素可与细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人和动物细胞受到适宜的刺激时产生的一种微量的、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糖蛋白.是由Issacs和Lindenmann等于1957年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病毒干扰现象时发现的。随着分子生物学及DNA重组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会生产出大量高效的十扰素应用于人畜疾病。同时中药也能诱导机体产生干扰素,从而发挥其各种生物学作用,相信随着中药有效成分的进一步深入研究,干扰素将会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1维生素概述 维生素是维持动物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动物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维生素在动物体内的含量很少,但在动物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种维生素的化学结构以及性质不同,但却有着以下共同点:①维生素均以维生素原的形式存在于食物中。②维生素不是构成机体组织和细胞的组成成分,也不会产生能量,主要作用是参与机体代谢的调节。③大多数的维生素,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通过食物中获得。④动物对维生素的需要量很小,日需要量常以毫克或微克计算,但一旦缺乏就会引发相应的维生素缺乏症,对动物健康造成损害。维生素与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3大物质不同,在天然食物中仅占极少比例,但又为动物所必需。有些维生素如吡哆素、维生素K等能由动物肠道内的细菌合成,合成量可满足动物的需要。动物细胞可将色氨酸转变成烟酸,但生成量不需要。维生素C除灵长类及豚鼠以外,其他动物都可以自身合成。植物和多数微生物都能自己合成维生素,不必由体外供给。许多维生素是辅酶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7.
自1970年Giemsa分带技术问世以来,发展迅速,在人类和动物中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Trypsin-Giemsa分带技术,大大推动了人类和动物细胞遗传学研究的发展。Yamasaki张自立的工作,证实植物应用Trypsin-Giemsa分带技术的可能性。徐道觉、施立明也用放线菌素  相似文献   
8.
重组表达质粒作为免疫佐剂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必须解决其对机体和生物环境释放的安全性问题。本研究以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作为免疫佐剂进行试验,探讨了其在小鼠体内组织的分布和生物安全性。将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经肌肉途径免疫小鼠,免疫后不同时间迫杀,并取各种组织抽提基因组DNA:一是利用PCR技术检测其在组织内的分布及与细胞基因组发生整合的可能性;二是以PCR技术检测免疫动物现场环境样品,监测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中的猪IFN-γ基因、CMV启动子基因和抗性基因是否转移和扩散到环境细菌中。结果表明,免疫24h后在小鼠的各组织中仅注射部位肌肉存在重组表达质粒,免疫5d后仅有1只小鼠注射部位肌肉和血液中存在重组表达质粒,免疫15d后所有动物的各组织中无重组表达质粒存在;同时未发现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和转化到环境其他细菌中。因此,认为pcDNA3.1/IFN-γ重组表达质粒对动物和环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在犬病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干扰素的基本特点 (一)具有严格的种属特性:即某种动物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只能作用于同种动物的细胞,使其建立抗病毒状态。例如用犬的细胞生产的干扰素,只对犬有抗病毒作用。 (二)作用广谱性:干扰素对机体细胞的抗病毒作用一旦形成,就能获得抗多种病毒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实践教学改革是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的关键。在分析"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课程专业定位、岗位需求与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构建了课程实践教学新体系;以强化学生技能、提升职业能力为目标,引入企业元素,探索和实践了"工作任务+团队合作+多元化考核"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实现了实践教学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对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