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牛奶中抗生素残留检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抗生素的应用极大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抗生素残留问题,特别是乳制品的抗生素残留。抗生素的残留不仅影响乳的品质,而且对人类造成极大的危害,如人体产生过敏反应,肠道菌群失调。因此加强抗生素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此综述了牛奶抗生素残留的来源、危害、现状及其残留检测方法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四环素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四环素类(Tetracyclines,TCs)是由链霉菌产生的一类广谱抗生素,在化学结构上都属于多环并四苯羧基酰胺母核的衍生物。四环素类可分为天然品和半合成品两大类,天然品由不同链霉菌的培养液中提取获得,有四环素(Tetracycline)、土霉素(Oxytetra-cycline)、金霉素(Chlortetracyline)和去甲金霉素。半合成品有多西环素(Doxycycline)、美他环素(Metacy-cline)和米诺环素(Minocycline)等。在畜禽生产中,四环素类药物被广泛作为药物添加剂,用于防治肠道感染、促生长和提高奶牛产奶量,同时也被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和养蜂中预防和治疗多种感染性疾… 相似文献
4.
5.
猪伪狂犬病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5,他引:3
伪狂犬病是由猪疱疹病毒1型引起的除人和猿以外的所有哺乳动物共患的一种传染病.感染仔猪表现发热、腹泻、呼吸困难、肌肉震颤并继发麻痹、共济失调,母猪表现繁殖障碍,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为此,国内外广大兽医科技工作者对伪狂犬病诊断与检测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建立了病毒分离、动物接种等传统诊断方法,以及大量的血清学、分子生物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其中使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建立的gE鉴别ELISA方法在美国等国家用于伪狂犬病的根除计划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研究伪狂犬病的诊断与检测方法对防控伪狂犬病的暴发和传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H5N1虎源流感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本室分离获得的虎源H5N1流感病毒的HA基因序列测定结果,结合GenBank中报道的H5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选择保守序列区作为扩增区域,利用Primer5·0引物设计软件和BLAST软件程序设计出特异性扩增引物。采用成本较低、不需要特异探针引物、优化周期短,能区分病毒变异株的SYBRGreenI随机掺入法建立定量PCR反应体系,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对虎源H5流感病毒的检测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检测的灵敏度为101~102拷贝数。对20份病死老虎临床病料和24份人工感染的小鼠脏器病料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常规RT-PCR方法和病毒分离方法进行检测,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结果略高于常规RT-PCR方法,但与病毒分离方法结果相一致。这说明荧光定量RT-PCR方法可以对临床上H5N1虎源流感病毒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鸭坦布苏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0年4月以来,我国主要蛋鸭养殖区福建、山东、浙江、上海、江苏等地陆续暴发一种以蛋鸭、种鸭产蛋骤然大幅下降为主要临床特征、以出血性卵巢炎为主要病变特征的急性传染病,造成约1.2亿只蛋鸭和1500万只肉鸭发病,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根据主要病变和临床特点,曹贞贞等将该病命名为鸭出血性卵巢炎(Duckhemorrhagic ovaritis,DHO)[1].少数学者提出了鸭病毒性脑炎、鸭鹅脑炎-卵巢炎综合征、鸭传染性产蛋减少症等名称[2-4]. 相似文献
9.
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四环素类抗生素药物残留的几种常用检测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10.
不同生育时期白三叶与黑麦草的化感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1
试验用分枝期,开花期和成熟期的白三叶品种海法以及分蘖期,孕穗期和成熟期的2个黑麦草品种顶峰、英斯派的根水浸提液处理,按照培养皿砂培的生物检测方法对白三叶和黑麦草的化感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分枝期白三叶根浸体液对顶峰的发芽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对顶峰苗长具有极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90.72%、48.61%;开花期白三叶根浸提液对顶峰及英斯派的发芽率、英斯派根长及顶峰根干重均具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分别为35.14%、36.17%、69.18%、68.34%,对英斯派的根干重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49.52%;成熟期白三叶的根浸提液对3个受体的发芽率及根长均具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分别比对照提高67.09%、54.21%、69.21%及93.08%、93.14%、93.04%,对顶峰的根干重具有极显著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相比提高了85.42%;顶峰及英斯派是他感作用大于自毒作用的黑麦草品种,且在分蘖期及孕穗期,黑麦草不同品种的根浸提液都显著的抑制了白三叶的干物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