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鸡群中免疫抑制性病毒的共感染及其相互作用——对新城疫和禽流感疫苗免疫反应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鸡场中对NDV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的免疫失败时而发生,由不同免疫抑制性病毒亚临床感染造成的免疫抑制很可能是引起这种免疫失败的流行病学因素。我们的研究表明,在这些亚临床感染中,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REV)是最强的免疫抑制性病毒。在中国鸡群中REV感染非常普遍,而且经常是以与其它病毒共感染的形式存在,如马立克氏病病毒(MDV)、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AV)、J亚群白血病病毒(ALV-J)等。动物试验表明,REV的早期感染可显著抑制NDV,H5-和H9-AIV疫苗的抗体反应。而且,这种免疫抑制作用至少可持续4个半月。REV与ALV-J、MDV和CAV的共感染又能进一步增强这种免疫抑制作用。由免疫抑制性病毒亚临床感染造成的免疫抑制有可能造成不完全免疫抑制的个体,进而成为鸡群中被NDV和AIV进一步感染的靶动物和传染源。鸡群的免疫抑制状态还将有助于NDV和AIV在鸡场中持续循环和变异。 相似文献
2.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共感染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促炎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2
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单感染和共感染6周龄健康仔猪,采用Real-ti me PCR技术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L-1β、IL-6、IL-8和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病毒感染后,PRRSV感染组、PCV2感染组IL-1β、IL-6、IL-8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其中PRRSV感染组的IL-6、IL-8显著上调,PCV2感染组的IL-6、IL-8和TNF-α显著上调;PRRSV/PCV2共感染组仅有IL-8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上调且差异显著;并且,PRRSV/PCV2共感染组IL-1β、IL-6和IL-8的mRNA表达水平均低于单独感染组,仅TNF-α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单感染组。结果提示,TNF-α的过量表达可能在PRRSV和PCV2协同致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PRRSV和PCV2共感染对猪肺泡巨噬细胞细胞因子IL-10、IL-12p40和IFN-γ mRNA转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2
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CV2)共感染40日龄健康仔猪,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共感染仔猪肺泡巨噬细胞(PAM)细胞因子IL-10、IL-12p40和IFN-γ的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IL-12p40 mRNA转录从攻毒后3 d开始显著上调(P<0.05),7 d达高峰,14 d开始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8 d和42 d低于对照组;IL-10 mRNA在3 d显著上调(P<0.05),14 d达到转录高峰(P<0.01),之后逐渐下降,42 d接近对照组水平;IFN-γmRNA转录水平尽管在3 d和28 d时出现2次转录低峰1、4 d和42 d时出现2次高峰,但只在3 d和7 d差异显著(P<0.05)。由此表明,PRRSV和PCV2共感染可导致PAM细胞因子IL-12p40和IL-10 mRNA的转录在感染早期被激活,而IFN-γ mRNA转录则呈较复杂的动态变化,提示PRRSV和PCV2共感染猪PAM的免疫应答、免疫调节和抗感染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单感染和共感染6周龄健康仔猪,采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对血清、组织(心、肝、肺、肾、胰、脾、胸腺、扁桃体、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中的PRRSV和PCV2载量进行检测,分别采用间接ELISA和间接IFA对血清中的PRRSV和PCV2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采用MTT法对猪外周血淋巴细胞(PBLC)的增殖能力进行检测.结果,PRRSV/PCV2共感染组血清、组织中PRRSV的载量均显著高于PRRSV单感染组,PCV2的载量均显著高于PCV2单感染组;共感染组PRRSV和PCV2特异性抗体阳转的时间均晚于并且效价均显著低于PRRSV或PCV2单感染组;共感染组和单感染组PBLC的增殖能力均受到抑制,其严重程度依次为:PRRSV/PCV2组>PRRSV组>PCV2组.由此表明,PRRSV和PCV2在猪体内对彼此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PRRSV和PCV2共感染对猪的免疫抑制具有加重作用. 相似文献
5.
6.
戊型肝炎是由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引起的急性病毒性肝炎,主要经肠道传播,临床表现与甲型肝炎类似,主要流行于亚洲、非洲和中关洲的发展中国家.急性肝损坏和散发急性肝炎病例中50%以上由戊型肝炎引起.这使戊型肝炎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猪HEV的发现,禽HEV于2001年由美国的Meng博士领导的研究室发现和鉴定.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与Meng博士研究室合作对禽HEV结构蛋白(ORF2)的B细胞抗原表位做了较系统的研究,鉴定出两个中和抗原表位,证明了禽HEV ORF2基因重组抗原免疫后能够产生中和抗体并可以防止禽HEV的感染.我们同时阐明了在禽HEV ORF2抗原内至少有一个禽HEV特异的抗原表位,一个人、猪和禽HEV三种病毒共有的抗原表位,至少有一个禽、人HEV共有的抗原表位.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禽HEV ORF2蛋白的抗原表位可以作为有效的免疫诊断抗原,用来鉴别人和禽HEV感染.我们最近对健康人群HEV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表明抗禽HEV ORF2抗体阳性率约为1%,其中约4.5%的人群血清中含抗人HEV抗体.在对鸭群的血清学检测证明健康鸭群的抗禽HEV ORF2抗体阳性率约为20%.这些研究结果提示人可能被禽HEV感染. 相似文献
7.
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n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和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单感染和共感染6周龄健康仔猪,采用real-time PCR技术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病毒栽量以及Fas、FasL、TNFR1和TNF-α等凋亡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进行检测,采用流式细胞术对PBMC的凋亡比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PRRSV/PCV2共感染组PBMC中PRRSV和PCV2载量、PB-MC凋亡比率均显著高于PRRSV感染组或PCV2感染组.所有病毒感染组的Fas、FasL、TNFR1和TNF-α的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并且PRRSV/PCV2共感染组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单感染组.结果表明,Fas/FasL、TNFR1/TNF-α表达水平的显著上调可能在PRRSV和PCV2协同诱导凋亡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将鸡传染性贫血病毒(Chicken infectious anemia virus,CIAV or CAV)和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 s dis-ease virus,MDV)人工单一和共同感染1日龄的SPF鸡,感染后分别于14、21、28、35日龄检测鸡体红细胞压积的变化,并检测鸡群疫苗免疫3周后的抗体反应,以探讨CAV与MDV共感染对鸡体的免疫抑制是否有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在血液分析方面,CAV与MDV共感染组较病毒单一感染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共感染不仅加重了鸡群贫血现象,而且延长了贫血的病理症状;而在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H5/H9疫苗、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疫苗和传染性法氏囊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IBDV)疫苗免疫后3周的抗体检测中,CAV与MDV共感染组较其它各实验组差异极显著,抗体滴度大大低于其它实验组;此外,CAV与MDV共感染组,鸡体生长状况明显差于实验各组,有6只鸡只死亡(6/25),比病毒单一感染时的死亡率大大增加。综上研究证明,CAV与MDV共感染在免疫抑制作用上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根据GenBank_h发表的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circovirustype2,PCV2)基因组序列和TTV(Torquetenovirus)1、2型的UTR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建立了分别用于检测PCV2和TTV1、TTV2的PCR及巢式PCR方法。应用建立的PCR方法对送检的广东、福建和江西等7个省份258份血液和组织样品进行了PCV2、TTV1和TTV2的检测,确定猪群中PCV2与TTV1和/或TTV2混合感染情况。结果表明,94份样品表现为PCV2和TTV1的混合感染,占样品总数的36.4%;193份样品表现为PCV2和TTV2的混合感染,占74.8%;另外,还有一些样品为三重感染,占34.5%。由此可以看出,猪群中PCV2和/或TTV1和/或TTV2的混合感染很普遍。 相似文献
10.
从山东省东营、日照、潍坊、聊城等地区肉种鸡群采集102份有肿瘤病变的病、死鸡肝脏样品,用特异性核酸探针对样品进行马立克氏病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MDV)、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症病毒(Reticuloendotheliosis virus,REV)、鸡传染性贫血病病毒(chicken anemia virus,CAV)检测.结果显示,MDV、REV、CAV的检出率分别为88.24%、79.41%、47.06%,且存在严重的共感染现象,三重感染检出率达30.39%;二重感染检出率为59.80%,以MDV和REV共感染检出率最高,为44.12%;单一感染和阴性个体仅占3.92%和1.96%.结果表明,多种免疫抑制性病毒的共感染已普遍存在,是目前肿瘤性疾病发病率日趋上升的重要流行病学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