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西藏果树病害种类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6~10月,在西藏果树产区采集并鉴定出苹果病害20种,其中,14种为西藏新纪录,桃树病害6种,其中,5种为西藏新纪录,梨树病害11种,柑桔病害4种,葡萄病害3种,核桃病害4种,均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2.
证实上年/上季病种和病草为初侵染源.查明湖南省早、晚稻该病发生发展的病情.早稻发病轻于晚稻.在35℃/40℃条件下,病害潜育期最短.系统调查杂交晚稻威优6号的病情发展,逐步回归分析气象因子对流行速率的影响.发现日平均温度是主导因素.测定2153个品种(系)的抗病性.呈抗病反应的仅32个(占1·4%),Dular,BJ1等表现高抗.大面积种植的品种均呈不同程度的威病性,其中尤以杂交稻发病最重.水稻分蘖至孕穗期最感病.种植密度大和增施氮肥病情加重.深水灌溉田发病重于浅水灌溉田,湿润灌溉田发病轻.对该病的综合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中华鳖红肿病的病理形态学。此病临床上表现为皮肤出血和肿胀。剖检发现体腔内有带血液体,肝、脾、肾肿大。组织病理变化的特征为:a.肝变质性炎症,肝细胞水泡变性和间质组织增生;b.肾小球充血,肾小管内有钙化颗粒;c.急性脾炎;d.心包和心肌间质水肿与炎症细胞浸润;e.骨骼肌纤维肿胀、溶解,均质化;f.皮肤炎性水肿、坏死。  相似文献   
4.
中药饲料对大泷六线鱼细菌性烂鳃病治疗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东  陈远  周泓 《水产科学》2005,24(4):30-31
用添加中药和西药的两种不同饲料,对大泷六线鱼细菌性烂鳃病进行治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对照组病鱼的成活率为65%,治愈的鱼体重平均减少10g/尾;添加中药组病鱼的成活率为90%,治愈的鱼体重基本与发病前一致。  相似文献   
5.
草鱼的几种细菌性疾病及其致病原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六安市万亩渔业基地4种危害且经常娄生的草鱼细菌性疾病及其原因,结果表明,这类疾病主要是由于投喂大量的莱子饼等粉状饲料,引起水质恶化,气草胞菌等条件致病菌的大量孳生,草鱼的抗病能力下降,从而导致细菌性疾病经常发生。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于1988~1992年进行.除加强产地检疫,逐步在我省无病区建立种子繁殖基地外,还开展了种子带菌快速检测、病种药剂处理、农业防治措施和喷洒药剂等单项试验,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防治模式,并进行了大面积示范.证明可有效地降低该病流行速率、病情及所造成的损失.综防区相对防效为93.9%,与非综防区相比,发病面积下降68.7个百分点,增产14.2%.  相似文献   
7.
研究证实水稻褐鞘病只能由稻褐鞘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brunneivaginae)引起。稻鞘腐病菌(Sarocladium oryzae)人工接种只在孕穗期侵染发病,表现为鞘腐症状。褐鞘病菌培养液经细菌滤器过滤、四环素和氯仿处理,以及从病组织分离的噬菌体和按提取病毒的方法的提取液分别接种温选10号均不引起发病。病组织提取液及病组织超薄切片中未发现病毒颗粒。烤螨结果发现,每个剑叶叶鞘平均只有螨3只以下,狭跗线螨起着带菌传病作用。  相似文献   
8.
水稻褐鞘病研究——Ⅳ. 病原菌噬菌体及初侵染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稻褐鞘病病草和病种中分离到两类溶菌斑大小不同的噬菌体,以小溶菌斑(直径1~2mm)的噬菌体较多,寄主范围测定结果,其噬菌体专业性较强,最多能侵染供测的25个褐鞘菌株中的5个,只有1个噬菌体能侵染5个其它的xanthomonas campestris 致病变种中的稻白叶枯菌,病菌初侵染来源研究证实,病谷、室外过冬病草,棒头草和狭跗线螨都可带菌,因病害在抽穗期才发生,认为捧头草和螨带菌作初侵染来源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9.
“蚕宝康”对桑蚕细菌病防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健  丁辉 《蚕桑通报》1997,28(2):16-18
研制的桑蚕细菌病防治新药“蚕宝康”其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比氟哌酸低4~8倍,在蚕体内药效持续时间长达10小时,研究表明,该药对蚕安全无副作用,在低浓度下对蚕细菌病防治也具良好效果,感染时间对防治效果有明显的影响,添药次数与防治效果之间无直接联系,以添药3~4次为宜。  相似文献   
10.
细菌性鱼病是渔业生产的大敌,种类多、流行广、危害大,常常给渔业生产带来较大损失。现行的防治办法既多又乱,出处不一,使渔户无所适从。对鱼类细菌性疾病的分类及防治策略进行了总结,为鱼类细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