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10篇
农学   3篇
  13篇
综合类   62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4篇
园艺   17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究不同水钾耦合处理对科尔沁沙地生境下种植苜蓿(Medicago sativa)抗寒生理特性的影响,以‘骑士T’和‘公农1号’苜蓿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随机区组设计,水分处理为主区:灌水时间间隔分别为4 d,8 d和12 d(用W1,W2,W3表示);钾肥施用量水平为副区,具体施用量分别为50 kg·hm-2 K2O,100 kg·hm-2 K2O和150 kg·hm-2K2O(用K1,K2,K3表示),并设置不施钾肥为对照(CK),于越冬前期挖取苜蓿根颈材料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翌年测定越冬率。结果表明:在W3灌水时间间隔处理下,‘骑士T’和‘公农1号’品种苜蓿根颈的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越冬率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W1和W2处理,其中以K2施用量处理下的数值与CK差异最显著(P<0.05),且此施肥量下的MDA含量也显著低于CK(P<0.05)。因此在科尔沁沙地生境下生产苜蓿,灌水时间间隔为12 d、钾肥施用量在100 kg·hm-2K2O有利于提高苜蓿抗寒性。  相似文献   
2.
沙地生境不同播期对紫花苜蓿生产性能及其越冬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科尔沁沙地种植苜蓿(Medicago sativa)的适宜播期,本研究于2017年在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选择骑士T、公农1号、擎天柱3个紫花苜蓿品种,7月1日开始播种,每5天播种1期,共10个播期,分析播期、生产性能、越冬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建植当年苜蓿播种越晚干草产量越低,骑士T干草产量在7月21日播期显著降低(P<0.05),公农1号干草产量在7月16日播期显著降低(P<0.05),擎天柱干草产量在7月11日播期显著降低(P<0.05);随播种时期的推迟,苜蓿株高、单枝条重呈降低的变化趋势,单位面积株数和枝条数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苜蓿越冬率从播期7月16日开始显著降低,公农1号在7月16日以前播种越冬率显著高于骑士T和擎天柱(P<0.05);播种翌年第1茬苜蓿干草产量和株高随着播期的推迟而逐渐降低,2,3茬则无明显变化;苜蓿单位面积株数和枝条数都随播期的推迟呈降低的变化趋势,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苜蓿的株数逐渐降低。因此,在科尔沁沙地种植紫花苜蓿最佳播期为7月1日—7月16日。  相似文献   
3.
桑尺蠖越冬幼虫的耐寒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研究了桑尺蠖越冬幼虫的耐寒能力 ,测定了虫体内抗寒物质的组成成分 ,并对其耐寒机理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越冬幼虫从越冬初期至越冬滞育期 ,4龄幼虫的平均过冷却点从初期的-1 7 2℃下降至滞育期的 -2 4 4℃ ;5龄幼虫的平均过冷却点从 -1 3 4℃下降至 -2 4 8℃。越冬幼虫体内水分、糖元、脂肪含量下降 ,其中以糖元含量下降明显 ;越冬幼虫以“小分子糖—氨基酸—糖蛋白”物质系统形成抗寒基质 ,增强耐寒性。  相似文献   
4.
笼养东方白鹳越冬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瞬时扫描法研究了东方白鹳(Cionia boyciana)越冬行为的活动节律和时间分配。结果表明:笼养东方白鹳在越冬期其活动有一定的节律性;越冬期的主要行为时间分配比例分别为静栖行为59.25%、避风行为11.17%、觅食行为6.41%、瞭望行为5.56%、理羽行为5.39%、游走行为5.14%;成年个体与幼雏在越冬行为时间分配上表现出了很大的差异;两性间越冬行为时间分配的差异不大;不同的温度、天气条件,对笼养东方白鹳越冬行为有影响。经观察发现:东方白鹳在高纬度北方地区越冬,对北方寒冷的天气有一系列的适应性,能在北方室外安全过冬。  相似文献   
5.
环境因素对丹顶鹤越冬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丹顶鹤在盐城越冬期间各种环境因素对其行为都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此我们进行了观察记录。该项工作主要用8×40、10×50双筒和20倍单筒望远镜实地观察、照相机摄影等直接记录丹顶鹤的各种行为;种群数量计算为直接计数法;气候因子则根据各级气象部门的预报结果,结合观察点温度计等手段测算。结果表明丹顶鹤越冬期间,气候因子的变化是对其行为产生直接影响的主要因素,温度、雨、雾、雪、风等发生大幅度变化时,都将导致越冬期丹顶鹤的行为发生相应的适应性变化,对迁徙行为的影响则更为明显。而食物和水源则通过气候因子的变化和安全度的影响再次反应到丹顶鹤的越冬行为中来。本文最后提出了减轻灾害性天气对丹顶鹤越冬行为的影响建议。  相似文献   
6.
云南松毛虫越冬代幼虫自然种群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样方调查计算,采用聚集度指标法,测定云南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的空问分布型,建立了最适抽样数关系式,并对其进行了序贯抽样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种群在林内呈聚集分布,其Iwao回归方程为m*=5.2181 1.0207x^-、复相关系数R=0.9918;最适抽样株数为:N=621.81/x^- 2.07。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低温及外源水分对中国梨木虱耐寒性及存活率的影响,测定冬型梨木虱不同月份中过冷却点、结冰点变化及有无外源水分条件下的低温存活情况。结果表明:冬型梨木虱月平均过冷却点为-13 ℃~-20 ℃、结冰点为-12 ℃~-15 ℃,不同月份间过冷却点与结冰点变化明显。低温条件下,冬型梨木虱的死亡率随处理时长的增加而提高。无外源水分条件下-10 ℃、-15 ℃、-20 ℃的低温致死中时分别是 159.60 h、37.57 h、6.57 h,-25 ℃为其存活的下限低温;有外源水分条件下,其低温存活能力明显下降, -10 ℃、-15 ℃、-20 ℃的致死中时分别为5.09 h、 0.69 h、0.78 h,低于过冷却点温度为其存活的下限低温。可见:中国梨木虱是一种耐寒能力较高的昆虫,外源水分可明显降低其低温存活能力,基于此,低温来临时可通过喷水防治冬型梨木虱。  相似文献   
8.
在天津沿海纬度偏高、秋季降温快的条件下,1990年10月12日至1991年3月15日在津塘育苗场进行了大规模亲虾人工越冬的生产性试验。主要研究内容是:亲虾室内自然交尾的技术研究;适用于生产规模的亲虾人工越冬密度、水温等调控技术的研究;促进性腺适时发育成熟的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合福州地区露地越冬栽培的耐抽薹快菜品种,以万农5号为对照品种,对来自全国各地的20个快菜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耐抽薹性和产量比较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早熟和谐5号具有整齐度高、叶色绿、心叶色黄、耐抽薹性强等特点,每667 m~2产量为3 173.4 kg,比对照增产22.86%。说明早熟和谐5号适合在福州地区露地越冬茬口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旨在探索红缘天牛越冬幼虫的耐寒性。采用热电偶法和昆虫生理生化的主要研究方法,测定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冰点、含水率、脂肪含量、糖原含量和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种类及质量浓度,并分析上述指标变化与幼虫耐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大小幼虫的过冷却点与冰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幼虫经5℃1d处理后,过冷却点升高,冰点降低,均呈现显著差异(P0.05);含水率由71.89%减至69.97%;血淋巴液中谷氨酸、缬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占总量的百分比均有所提高;脂肪和糖原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结果说明:红缘天牛越冬幼虫具有较强的过冷却能力,通过调节血淋巴液中氨基酸质量浓度的变化抵御短时间低温环境变化,提高其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