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源湾大黄鱼网箱养殖已10多年,人工养殖的大黄鱼体型短胖,体色偏白,因此称其为“白瓜”,其肉品质也不如天然的鲜嫩。为改变养殖大黄鱼的体型、体色,提高品质,我们进 了在网箱中添加潜能营养调节剂喂养大黄鱼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笔者2005、2006年的10月下旬至11月份在罗源湾池塘对鲈鱼进行土池生产性育苗,现将土池育苗技术介绍如下:一、鱼苗培育前的准备工作1.池塘选择培育苗种的池塘要求进排水方便,海水比重在1.008~1.012,且附近有淡水水源,水质新鲜  相似文献   
3.
罗源湾的鱼类资源及渔业生产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源湾位于福建省罗源县的东南部,连江县的东北部(东经119°34′—51′,北纬26°19′—31′)。面积226.68平方公里,口小腹大。地形由西向东倾斜,海底地势平坦。平时湾内风平浪静,是发展水产增养殖的良好港湾。目前,罗源湾的滩涂开发约占可利用面积的46.7%。湾内已养有海带、紫菜、贻贝、牡蛎、泥蚶和缢蛏等贝藻类,也养殖对虾。渔捞业发展规模不大,主要是近内海捕捞。有关罗源湾的鱼类,只在一些研究报道中有涉及,尚未进行专门的研究。作者从1986年6月至1987年9月在罗源湾海区从定置网、小围网、流刺网、延绳钓和手钓等作  相似文献   
4.
预防罗源湾赤潮的措施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源湾是一个腹大口小的内湾,是我省海水养殖的重要基地,由于养殖品种布局不合理,湾内海水自净能力减弱,海水富营养化,容易造成赤潮。本文作者通过调查、查阅有关资料,就合理开发罗源湾、预防赤潮的发生提出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由于福建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近岸海域开发利用的不断升级,位于福建省东北部的罗源湾面临着越来越大的人为环境压力,包括生境的破坏、港口活动、城镇生活废水、工农业废水排放、人工养殖等.综合评价罗源湾生态质量状况,为研究区受到的人为扰动和污染强度的分级评价提供依据,在对退化的生态系统进行有效修复和管理的相关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欧盟水框架指令中近岸海域生态质量状况综合评价体系为参照,结合我国的近岸海域监测项目以及收集到的资料,对该指标体系进行了调整,同时建立了罗源湾专属的生态要素和物理化学要素参考基准值,基于“One-out all-out (OOAO)”原则(即所有要素中的最低等级作为综合评价的等级)对罗源湾的生态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并通过与人为环境压力分布的一致性分析,对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和客观性进行验证.建立的参考基准值中,部分指标的参考基准值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或标准有着一定的差异,说明目前我国采用统一的评价标准并不合适.综合评价结果中,罗源湾9个站位中1个站位等级为“良”,其余8个站位及海域平均状况等级都为“中”,存在明显的污染和人为扰动,生态系统出现一定程度的退化.对评价结果的验证表明,除个别站位外,评价等级基本与人为环境压力一致,说明调整后的近岸海域生态质量状况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罗源湾专属参考基准值以及基于“OOAO原则”的综合评价方法,能够较客观地评价研究区域的生态质量状况.  相似文献   
6.
罗源湾养殖大黄鱼虹彩病毒的PCR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2年7月至10月间对从福建罗源湾患“白鳃病”的网箱养殖大黄鱼的鳃丝、肝脏、脾脏、肾脏及性腺等器官组织提取的总DNA进行虹彩病毒PCR检测,经序列分析,从患鱼肝脏、脾脏、肾脏获得的两条病毒DNA基因片段ly1、ly2分别与已报道的大黄鱼虹彩病毒(AY779031)和真鲷虹彩病毒(AB104413)高度相似,患鱼病毒阳性率为10%~65%.由此判断,罗源湾发生“白鳃病”并出现陆续死亡情况的养殖大黄鱼可能与感染虹彩病毒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于2008年2月至2009年2月每个月的大潮期对罗源湾内的两个主要太平洋牡蛎养殖区(下宫、迹头)海水环境中及太平洋牡蛎体内的粪大肠菌群(FCB)数量进行一周年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养殖区水体中的FCB数量在<20 ~2 400个/L之间,平均值为403个/L;海区太平洋牡蛎中的FCB数量在2.3×103 ~≥2.4×105个/kg之间,平均值为3.0×104个/kg.养殖区海水的达标率为92.3%,养殖区太平洋牡蛎的达标率均为26.1%.季节变化表现为:养殖区海水中FCB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太平洋牡蛎中FCB秋季>夏季>冬季>春季.罗源湾两个养殖区(下宫、迹头)的太平洋牡蛎体内的FCB污染较严重.应加强贝类产品,特别是生食贝类产品安全上市的管理,促进对陆源污染的治理.  相似文献   
8.
刘勇  沈长春 《福建水产》2012,34(4):309-315
分析研究了2009年7月福建罗源湾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及数量分布。共鉴定19种鱼类的鱼卵和仔稚鱼,隶属于13科。其中,鱼卵10种、仔稚鱼14种。夏季,罗源湾水平拖网鱼卵和仔稚鱼平均密度分别为1.80 ind/m3和0.54 ind/m3;垂直拖网鱼卵和仔稚鱼平均密度分别为4.11 ind/m3和2.63 ind/m3。鱼卵、仔稚鱼以鳀科数量最多,优势种类为中颌棱鳀(Thrissa mystax)和康氏小公鱼(Stolephoruscommersonli)。与历史资料相比,不但种类数减少,且优势种由多科鱼类并存向鳀科鱼类为主转变。夏季鱼卵、仔稚鱼主要分布在罗源湾中北部海域及湾口附近。  相似文献   
9.
根据2009年7月在罗源湾进行的底拖网和笼壶调查资料,对该海域游泳动物组成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该海域共捕获游泳动物96种,底拖网平均相对资源量为5.43kg/h。以生物量为单位计算群落多样性,Shannon—Wiener种类多样性指数盯平均为1.793,Margalef种类丰富度指数D平均值为2.386,Pielou种类均匀度指数J’平均为0.653。优势种为日本囊对虾(Penaeusjaponicus)、小鳞沟根虎鱼(Oxyurichthys microlepis)、日本蟪(Charybdisjaponica)、海鳗(Muraenesox cinereus),常见种为髭锻虎鱼(Triaenopogon barbatus)、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锯塘鳢鱼(Prionobutis koilomatodon)、绿斑细棘服虎鱼(Acentrogobius chlorosigmatoides)、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与历史资料相比,罗源湾游泳动物种类数明显减少,渔业资源呈现出小型化和低质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摘要:运用nested-PCR技术对广西黄皮和九里香进行柑桔黄龙病(Citrus Huanglongbing, HLB)检测,结果表明:从部分黄皮和九里香样品抽提的DNA中,可扩增出一条特异性的400 bp条带,说明广西种植的黄皮和九里香均可感染黄龙病;在柑桔黄龙病疫区,黄皮和九里香黄龙病感染率分别为35.0%和4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