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3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435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10篇
  156篇
综合类   533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225篇
园艺   105篇
植物保护   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2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06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80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冰封期湖泊水体及冰体内水质发生变化,直接影响水产健康养殖发展。基于2016年1月15日乌梁素海冰封期浮游植物及水质监测结果,分析冰封期湖泊浮游植物物种组成、密度及多样性指数空间动态,利用典范对应分析法(CCA)揭示浮游植物物种与环境因子关系。结果表明,冰下水体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32属37种,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呈硅藻—绿藻型;冰体中共检出7门34属60种,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以硅藻为主。冰体中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趋势一致。3种指数综合显示乌梁素海冰封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相对稳定。水体共发现优势种10种,冰体中优势种共14种。CCA排序显示,TP为影响乌梁素海冰下水体浮游植物群落分布最重要环境因子。冰层中NH4+、TP、TN等环境因子复杂分布对浮游植物群落在冰层中分布影响较大。研究结果为开展寒旱区冰封期水体及冰体中水质与浮游植物群落特征关系方面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喀斯特断陷盆地是我国石漠化综合治理8大喀斯特类型中治理成效最低、治理难度最大的区域,面临石漠化严重、干旱频发、植被恢复难等突出问题。文中针对水分是影响喀斯特断陷盆地石漠化治理与植被恢复成效最关键的限制因素,综合分析了国内外水分梯度差异与植物群落构建机制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提出利用日趋成熟的水分脆弱性评价方法,通过建立基于耦合暴露度、敏感性及适应性的水资源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满足遥感影像分辨率和植物群落调查样地大小的评价单元进行水分脆弱性评估;在建立物种库—功能性状—生境特征数据库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功能性状差异进行喀斯特断陷盆地植物群落机制构建的研究方案。提出的研究方案有望解决喀斯特断陷盆地石漠化区水分梯度特征与分布格局、自然植物群落组配规律及其生境特征、水分梯度与生境要素对植物群落特征及功能性状组成的影响规律等关键科学问题,可为不同脆弱生态区植被恢复群落构建机制研究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坡向与植物群落对水蚀风蚀交错带土壤有机碳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黄土高原北部水蚀风蚀交错带六道沟流域内的1个支沟为对象,通过植被调查和采样分析,研究了坡向和植物群落类型对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含量、碳氮比(C/N)和有机碳氮密度(SOCD、TND)的影响。结果表明:(1)坡向对0—20cm土壤SOC和TN含量及0—60cm C/N均有显著影响。SOC、TN含量及C/N分别表现为:半阴坡半阳坡沟头半阴坡半阳坡=沟头及半阳坡半阴坡≥沟头的趋势;(2)植物群落对0—10cm SOC和TN含量及0—20cm C/N均有显著影响。半阴坡分布的3种豆科群落达乌里胡枝子、紫花苜蓿及白花草木樨间土壤碳氮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禾本科的长芒草群落;半阳坡分布的达乌里胡枝子和紫花苜蓿群落SOC和TN含量相当,均显著高于茵陈蒿群落(菊科)和长芒草群落;沟头的达乌里胡枝子群落SOC、TN显著高于长芒草。豆科草本植物更有利于促进土壤碳氮的积累;(3)坡向主要影响表层0—20cm SOCD和TND,其对60cm剖面SOCD和TND贡献率分别为45%~55%和47%~53%。不同植物群落下土壤表层及整个剖面SOCD和TND均有显著差异。研究支沟内SOCD平均为2.13kg/m2,远低于黄土高原其他地区。上述结果对于水蚀风蚀交错带土壤碳氮储量的精确评估及植被合理建造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选取3个翻耕模式(深翻、浅翻及免耕),以未补播的原生沙质草地为对照(CK),分析不同模式下禾-豆混播草地土壤颗粒组成、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数量特征,研究退化沙质草地土壤质地及植物群落对翻耕和补播措施的响应。结果表明:深翻、浅翻、免耕及CK对应的草地群落物种丰富度分别为9、9、5种和8种,机械扰动和补播牧草降低了游击型克隆植物的繁殖与扩展能力,提高了补播牧草在群落中的优势度,深翻处理下多年生禾本科及豆科牧草优势度最为明显,翻耕及补播后草地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明显增大,生态优势度与物种多样性变化趋势正好相反,其中浅翻处理下补播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最高,游击型克隆植物提高了原生草地生态优势度;补播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大小表现为:深翻(348.39 g·m~(-2))浅翻(285.77 g·m~(-2))免耕(242.08 g·m~(-2))CK(141.83 g·m~(-2)),且与原生草地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0.01);补播草地土壤颗粒组成主要以50~250μm的细沙粒为主,深翻、浅翻及补播牧草显著提高了0~20 cm土层土壤黏粉粒含量和土壤颗粒体积分形维数(P0.01),土壤质地改善效果明显,土壤整体稳定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调查选取公园内8个具有代表性的样方,通过实地测量,数据分析后得出结论:丰富度指数由高到低为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Shannon-wiener多样性是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Simpson多样性是乔木层草本层灌木层;Pielou均匀度草本层乔木层灌木层。调查发现公园内的植物生长情况良好,植物搭配也较为合理,部分植物分布不均匀,灌木的各项指数普遍偏低,种类较少。草本层缺乏合理的管理和养护,部分草本甚至已经死亡。  相似文献   
6.
基于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2016—2017年的群体光合作用及同期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分析了不同水分胁迫状态下典型草原植物群落光合作用的受限程度。结果表明:牧草生长初期及末期,群体光合速率处于较低水平,水分胁迫未对群体光合作用产生明显影响,7月牧草进入旺盛生长期,群体光合速率显著升高,并在8月上旬达到最高值(≥10.89μmol·m~(-2)·s~(-1)),水分限制对群体光合作用的影响显著;在牧草生长的初期和中期,群体光合速率、呼吸速率与10~20 cm土层土壤水分含量相关性最显著,表明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在该层分布最为集中;0~30 cm各土层平均土壤水分含量与群体光合速率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回归关系,方程拟合效果为极显著,表明30 cm以上土层土壤水分含量影响典型草原植物群体光合作用;MK突变检验分析表明,当典型草原0~1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低于9%时(对应重量含水量为6.82%,相对含水量为27.60%)、0~30 cm土层平均土壤体积含水量低于12%时(对应重量含水量为9.57%,相对含水量为39.24%),群体光合速率会受到非常明显的抑制。综合分析,在典型草原干旱预报预警中,可将0~10 cm土层土壤体积含水量低于9%、0~30 cm土层平均土壤体积含水量低于12%视为典型草原发生中度干旱时对应的土壤水分临界值。  相似文献   
7.
8.
为研究黔中地区马尾松-杜鹃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结构特点,并为人工营造松马尾松-杜鹃植物群落景观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群落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地共记录植物50科78属91种,乔木层的建群种为马尾松,灌木层建群种为杜鹃,除此之外,分布较广的为禾本科、菊科、忍冬科、蔷薇科植物。灌木层与草本层Simpson指数无显著差异,灌木层、草本层在Pielou均匀度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高于乔木层且差异显著,马尾松与杜鹃在乔灌层次中优势明显。马尾松-杜鹃植物群落乔木层中乔木种类较少,灌木层中物种较为丰富,整体呈现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趋势,样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不同样地的马尾松-杜鹃群落的伴生植物存在差异,植物多样性在不同植物群落空间层次上有差异,草本层植物在数量和种类上占绝对优势,其次是灌木层。  相似文献   
9.
神东矿区不同治理年限典型灌木群落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神东矿区的植被恢复治理成效,从群落物种丰富度、物种个体总数、群落总盖度及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分析了矿区典型植物群落随治理年限延长而呈现出的发展趋势。从分析来看,沙棘群落和柠条(柠条锦鸡儿)群落随治理年限延长表现出总体向好的发展趋势,后期基本不需人为干预,表现出良好的水土保持效益;而沙柳(乌柳)群落随治理年限延长表现出总体向差的发展趋势,后期需要人为干预和管理才能发挥较好的水土保持效益。  相似文献   
10.
公路绿化植物多样性的研究和利用对于提升公路绿化建设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苏省南通市主要干线公路G15、G228、G204、S334和S335为研究对象,运用群落学方法对5条公路绿化带人工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相似性等进行调查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植物群落物种数表现为乔木种类﹥灌木种类﹥草本种类,乔木在群落结构组成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绿化带乔木层中杨树(Populus simonii var.przewalskii)、女贞(Ligustrum lucidum)、中山杉(Taxodium hybrid‘Zhongshanshan’)和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的重要值较高。在灌木层中夹竹桃(Nerium indicu)、红叶石楠(Photinia×fraseri)和海桐(Pittosporum tobira)重要值较高。利用Shannon-Wiener指数表征5条公路乔木层植物多样性,排序为G204S334G15G228S335。公路间群落相似系数均介于0.29~0.42,相似度较高。揭示了南通地区公路绿化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景观特点,可为公路绿化植被的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