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6篇
基础科学   10篇
  3篇
综合类   296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358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龙虾种虾投放与水稻茬口衔接2017—2020年试验结果表明:在控制其他条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在水稻第1次烤田后10~20d投放种虾,可以达到最佳组合效果.水稻第1次烤田后10d投放种虾,小龙虾多田平均单产1643.21kg/hm2;水稻第1次烤田后20d投放种虾,小龙虾平均单产1640.70kg/hm2;水稻第1次烤田前10、5d投放种虾,小龙虾平均单产分别为922.35、472.35kg/hm2;水稻第1次烤田后30、40d投放种虾,小龙虾平均单产分别为1249.65、792.60kg/hm2;水稻第2次烤田后5、10d投放种虾,小龙虾平均单产分别为448.20、373.50kg/hm2.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陕南山区概况和小龙虾的生态习性,阐述了陕南山区水稻—小龙虾种养技术要点,包括营造适宜的生长环境、稻田的选择、稻田的改造、合理投喂饲料、驱捕敌害、科学捕捞。水稻—小龙虾种养技术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可实现水稻、小龙虾兼收,并起到改良土壤和增加土地肥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生态稻虾共作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虾共作是新型种养模式之一。本文总结了生态稻虾共作关键技术,包括稻田选择和基础建设、养殖管理、田间管理、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5.
由于淡水小龙虾养殖行业起步时间较短,加之其粗放的养殖环境以及较高的养殖密度,导致小龙虾疾病呈现爆发态势。本文从淡水小龙虾的发病原因入手,以其疾病的防治措施作为主要切入点,探究具有针对性的病害防治方法,以此实现小龙虾养殖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7.
《中国农垦》2020,(4):24-25
龙感湖农场是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由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开垦的国营农场。1996年黄冈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黄冈市龙感湖管理区。龙感湖管理区位于鄂皖赣三省交界、长江与京九铁路十字交汇之处,水、公、铁路交通便捷。龙感湖管理区是省部共建的现代农业示范区,2018年12月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称号,虾稻共生面积达5.5万亩,龙感湖小龙虾、虾稻米俏销全国。  相似文献   
8.
小龙虾营养很丰富、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欢迎,很多地方大力养殖小龙虾,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各地养殖技术的差异,产生的经济效益有高有低。所以,为了高质量养殖小龙虾,在放养和饲喂管理过程中只要技术科学,就能获得很好的养殖效果。根据重庆万州区近些年来养殖小龙虾实践经验,现将小龙虾科学养殖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稻田无环沟养殖小龙虾,采用集中育苗,定量养殖,投喂黄豆或全价配合饲料,产量60~75kg/667 m~2,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结合生产实际,探讨了稻田无环沟养殖小龙虾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研究小龙虾各部位重金属的分布规律以及环境对小龙虾影响,并探索小龙虾在富集和去除重金属方面的潜在价值。选择泰州与连云港的小龙虾及养殖底泥和水体进行取样,利用AAS和ICP-AES检测了样品中Zn、Cu、Pb、Cr、Ni和Cd的浓度。实验表明:小龙虾肉可以放心食用,但虾头(含虾黄)与虾壳中重金属均严重超标;龙虾按不同周期检测出来的重金属数据相差不大,按雄雌来分也无明显变化规律。Pearson 相关性分析表明小龙虾体内重金属与底泥高度相关(r>0.8)。人工饲养小龙虾实验结果显示小龙虾体内重金属和水体内的浓度总体上具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