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9篇
  免费   513篇
  国内免费   272篇
林业   190篇
农学   75篇
基础科学   41篇
  69篇
综合类   1311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4433篇
畜牧兽医   739篇
园艺   222篇
植物保护   4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177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345篇
  2011年   374篇
  2010年   347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369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289篇
  2005年   270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110篇
  1996年   119篇
  1995年   136篇
  1994年   151篇
  1993年   174篇
  1992年   169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128篇
  1989年   127篇
  1988年   95篇
  1987年   85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45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27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7篇
  1975年   7篇
  197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翔寅 《现代园艺》2021,(6):163-164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宜居街区建设是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过程中的必然选择,也是城市宜居街区建设的热点研究方向。以宜兴市东氿新城省级宜居示范街区景观改造提升设计项目为例,立足该街区居民对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通过对街区内各功能区的改造和景观的搭配,形成良性合力,满足不同年龄段对于宜居生活的追求,确立了打造温情家园、交往空间、全民服务、人本交通和低碳生活的建设理念,进而将该街区打造成一处景观优雅、服务功能齐全、交通便利、低碳环保的生态宜居街区。  相似文献   
2.
在室外凡纳滨对虾池塘构建生物絮团养殖池,研究生物絮团池中理化因子的变化和对对虾生长状况的影响。试验中选取在池塘取3个定点作为平行组。经过122 d的试验,结果表明,生物絮团可以降低氨氮、亚硝酸盐浓度,维持硝酸盐浓度在合理的范围。试验期间,氨氮浓度的变化范围是(0.02±0.01)~(8.53±0.60)mg/L;亚硝酸盐浓度的变化范围是0~(5.18±0.03)mg/L;硝酸盐的浓度范围是0~(11.11±0.39)mg/L。pH的变化范围是(6.61±0.03)~(8.31±0.02)。从微生物物种分类上分析,在门的水平中分布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所占的比例最高为62.43%+1.26%;从优势科水平来看,红杆菌科(Rhodobacteraceae)所占比例最高为22.01%+2.25%;从优势属水平来看,Candidatus Aquiluna所占的比例最高为8.10%+0.39%,其次是聚球蓝细菌属3.32%+0.31%。此研究发现,室外凡纳滨对虾养殖池生物絮团细菌的组成和多样性都极其丰富,通过结合分析这些微生物的功能特点,为生物絮团技术在室外养殖生产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急性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将对虾暴露于氨氮浓度为20 mg·L^-1的海水中72 h,测定了不同时间点肠道中抗病原感染指标如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LP)、溶菌酶(Lys)、酚氧化酶原(proPO)以及抗氧化功能指标如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热休克蛋白70(HSP70)、热休克蛋白90(HSP90)等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氨氮胁迫后:1)ACP和ALP活性均于6 h显著升高(P<0.05),随后于48~72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ys活性于24 h显著升高至最大值(P<0.05),随后于72 h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T-AOC和SOD活性均于6 h和12 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后于48 h和72 h显著降低(P<0.05)。3)HSP70基因表达水平于24 h显著升高至最大值,随后虽有降低,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SP90和proPO基因表达水平均于12 h显著升高至最大值(P<0.05),随后于72 h降低至对照组水平(P>0.05)。研究表明,急性氨氮胁迫对凡纳滨对虾肠道免疫功能相关指标影响显著,对其肠道免疫防御系统有明显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学名凡纳滨对虾,因其生长快,抗病能力强,适温、适盐范围广等优点而成为目前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虾类之一[1]。丰南区自2000年开始进行南美白对虾苗种生产,至今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南美白对虾苗种供应基地,年产南美白对虾苗种约150亿尾。但是,近年来,南美白对虾苗种质量出现下降,导致养殖病害频发,已经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5.
贝类保苗作为扇贝养殖的中间环节,对于提高扇贝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扇贝保苗常在对虾保苗池进行,莱州是山东省乃至我国北方主要的扇贝保苗基地。相比于海上保苗,池塘保苗具有明显优势。有实验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池塘保苗率比海上保苗率高约30%,且平均壳高也有所增加。这主要是由于扇贝保苗池为较小的可控池塘,可以在检测到水质异常后迅速有效地采取相应措施,并且不会因风浪的影响导致水质剧烈变化。  相似文献   
6.
丁立文 《齐鲁渔业》2020,37(3):33-34
近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池塘养虾为达到提高单位水体产量的目的,多倾向于精养。由于盲目投放饵料,致使饵料不断剩余积累、腐烂,加之对虾自身的排泄物等累积池底,若清理不及时,会影响水体水质,进而影响对虾的生长发育。梭子蟹属于底栖甲壳类,可摄食鱼、虾类的尸体。通过试验表明,在同一池塘中以对虾为主养对象,进行对虾、梭子蟹混养,不但能改善水体水质,充分利用水体空间,还能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明确地被植物在城市公园中的景观应用,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记录并分析安徽省芜湖市内的赭山公园、镜湖公园、九莲塘公园、滨江公园(一期)和雕塑公园的地被植物应用状况。结果显示,5所公园常用地被植物共有94种,其中草本41种、木本53种,麦冬等7种草本及洒金桃叶珊瑚等32种木本地被植物应用最多;各公园的滨水区域地被植物应用各具特色,常应用迎春花、火棘等地被植物作为衔接。笔者就芜湖市公园地被植物应用方面提出了思考与建议,为城市公园地被植物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传统煎煮法提取海巴戟果有效成分,以副溶血性弧菌为试验菌株,将抑菌圈直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及抑菌率作为检测指标,探讨海巴戟果热水提取物对水产动物致病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海巴戟果提取物对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为25.00 g·L?1,最小杀菌质量浓度(MBC)为50.00 g·L?1。海巴戟果提取物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抑菌效果随着紫外照射时长而减弱,甚至消失,煮沸时间≥15 min才能使其更好地发挥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9.
日本塞卡技术研究所开发了一种利用紫外线防止蜜柑腐烂的设备,紫外线会对水果产生胁迫,激发水果的自我保护功能,促进多酚成分的产生,即滨蒿内酯(scoparone),既能抗菌,也能防止果皮分解。蜜柑置于该设备的传送带上,均匀地暴露在紫外线下20~25秒,平均每小时可处理700 kg,抗菌效果可持续2~3周。  相似文献   
10.
一例日本囊对虾暴发性死亡的病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阐明山东省潍坊市一对虾养殖场发生日本囊对虾暴发性死亡的原因,采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对发病对虾进行了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桃拉综合征病毒(Taura syndrome virus,TSV)、黄头病毒(yellow head virus,YH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nfectious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crosis virus,IHHNV)、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infectious myonecrosis virus,IMNV)、偷死野田村病毒(covert mortality nodavirus,CMNV)及急性肝胰腺坏死病(acute 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 disease,AHPND)7种病原的检测,且对发病对虾进行了常规组织病理学观察。同时采用16S r DNA细菌鉴定方法及浸泡回接感染实验对分离自发病对虾体内的可疑病原菌进行了分子鉴定及毒力测试。结果显示,发病对虾样品核酸检测呈现WSSV强阳性,IHHNV和CMNV为弱阳性,其他4种病原为阴性。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在对虾的胃、鳃等上皮组织中存在WSSV包涵体,头部肌肉纤维出现离散。对分离编号为2901、2902、2903的3株优势可疑病原菌鉴定结果显示,3株菌分别与印度格里蒙菌、交替单胞菌及溶藻弧菌相似,相似度分别为99%、99%及100%。攻毒结果显示,3株可疑病原菌的LC50分别为9.8×107、1.1×108与2.3×108 CFU/m L,各细菌毒力均较弱,非导致对虾出现暴发性死亡的病原。研究表明,导致本次日本囊对虾暴发性死亡的病因与混合感染病原WSSV、IHHNV、CMNV有关,其中WSSV感染是造成日本囊对虾暴发性死亡的主因,研究结果可为解析当前养殖日本囊对虾疾病暴发及其成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