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0 毫秒
1.
2.
黄尾密鲴生物学特性及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尾密鲴(Xenocypris davidi Bleeker)俗称黄尾、黄片、黄姑子、黄瓜鱼等,属鲤科、鲴亚科、鲴属的一种中小型淡水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闽江及闽东南各溪流。该鱼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力强、易捕捞等特点,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甜,含肉率高,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青睐。据测定,内脏仅占体重的10-12%,蛋白质占22%,脂肪占2%左右。该鱼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移入池塘驯养,六十年 相似文献
3.
南水水库移植增殖黄尾密鲴技术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尾密鲴又称黄尾、黄片、黄鳊 ,属鲤科、密鲴亚科、鲴属。黄尾密鲴是一种广泛分布在我国天然水域的中小型经济鱼类 ,其肉质肥厚鲜嫩、美味 ,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根据我县南水水库资源现状 ,对其进行大水面增养殖的研究 ,为增加该水库的鱼类种群 ,充分利用其天然饵料 ,提高水体的生产力 ,我们从 1983年 6月开始进行黄尾密鲴的大水面增养殖研究工作。1 材料与方法1 1 生物特征黄尾密鲴背部灰黑色 ,腹部及体侧下半部为银白色 ,在鳃盖骨后缘有一线黄色斑块 ,尾鳍呈显著的黄色 ,其它各鳍为浅黄色。黄尾密鲴常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 ,以水草残… 相似文献
4.
千岛湖黄尾密鲴产卵场及繁殖生态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尾密鲴(Xenocypris davidi Bleeker)在千岛湖(新安江水库)中自然形成了一个优势种群,1984年渔获量曾达到410吨,颇具渔业开发价值。为促进该项资源的增殖,作者进行了产卵场调查,并对黄尾密鲴的繁殖生物学搜集了若干资料。调查分析结果:(1)千岛湖的黄尾密鲴产卵场共有8个,分散在四周峡谷山溪中,其中以临歧产卵场规模最大;(2)产卵期集中在5月中旬至7月中旬(水温22~28℃),参加产卵的雌雄亲鱼以体长200~300mm,体重100~300g为主,雌性个体较大,性成熟年龄为2龄;(3)集中产卵的条件多在雨后晴天,溪水猛涨、乱石飞流,形成“泡漩水”的区域,选择这样的条件有利于受精卵的散布和粘着在石块上。 相似文献
5.
6.
黄尾密鲴属鲤科、鲴亚科、鲴属的一种中小型淡水鱼类。该鱼具有食性杂、生长快、适应力强、易捕捞等特点,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甜,含肉率高,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青睐,是当前水产养殖首选的优良新品种之一。近年来,笔者从事该鱼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生产指导工作,并从中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现将其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以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