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3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完全免费 | 203篇 |
专业分类
农作物 | 509篇 |
出版年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9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33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17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23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31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24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14篇 |
1994年 | 36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选育一般配合力优良亲本的基础上,配组特殊配合力优良的组合,是国内外杂交玉米育种的成功经验,也是提高我国杂交稻育种的必由之路。分析了杂交籼稻和杂交粳稻的优势表现和配合力成分,提出了加强杂交稻配合力选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籼型两系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选择有代表性的 1 4个优良籼型两系杂交稻亲本 ,包括 5个不育系和 9个常规籼稻品种或恢复系 ,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 (NCⅡ )模式对 1 0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在株高、剑叶长、穗长、千粒重、每穗总粒数等性状上 ,以加性效应占主导地位 ;而在单株产量、生育期、结实率和单株有效穗等性状上 ,则以非加性效应为主。所有 1 0个农艺性状受恢复系影响更大 ,但不育系对主茎剑叶长、穗长、千粒重、生育期、每穗总粒数等性状也有相当大的作用 ;各性状的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的趋势为 :株高、千粒重、剑叶长、每穗总粒数、穗长、每穗实粒数、生育期、单株有效穗、结实率、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3.
以5个中国主要玉米自交系为测验种,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对10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的配合力效应及利用潜力进行评价。两年研究结果表明,群体21、群体43和群体StayGreen的产量一般配合力依次最高,利用潜力较大;参试的50个顶交组合中,Mo17×群体43、自330×群体43、丹340×群体21和Mo17×群体StayGreen4个组合特殊配合力较大,产量最高,对照优势最大。根据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结合一般配合力效应,将10个热带、亚热带玉米群体初步划分5群,其中Tuxpeno群、StayGreen群和P500群一般配合力较高,为我国温带玉米育种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3个杂种优势群。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利用这些外来种质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4.
以米粒中微量元素铁、锌、锰含量各具差异的7个特种稻品种配制完全双列杂交,利用Griffing方法1模型I分析3种微量元素含量的配合力;利用变异系数分析法研究7个亲本在不同地点、不同年份间微量元素含量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铁、锌、锰3种微量元素的一般配合力(GCA)方差和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其中铁含量的SCA方差大于GCA方差,锌、锰含量GCA方差大于SCA方差,说明这3种元素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基因作用,铁含量以非加性效应为主,锌和锰含量则以加性效应为主。同一亲本3种元素间GCA效应差异较大,同一元素不同亲本间差异亦较大;同一元素不同组合间SCA表现较大变幅,并有GCA效应高的亲本其杂交组合的SCA效应多数表现较高的趋势,但亦有GCA低的亲本间杂交出现SCA高的组合。变异系数分析结果显示,7个亲本在不同年份、不同地点间,各元素含量的差异较大,表明稻米中铁、锌、锰含量除受遗传控制外,还明显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并表现基因型×环境互作。 相似文献
5.
选用5种不同来源的6个籼型两用核不育系与6个早、中籼及广亲和品种以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组配成36个组台,此较分析了6个不育系的株高、穗长、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单株穗数、单株产量及生育期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台 和特殊配合力效应以及F1优势表现。 结果表明,不育系之间的一般配台力差异很大,且与所配对应组合的F1竞争优势呈极显著相关,不 育系的一般配合力高,其 所配组合的优势也强。 一般配合力较差的不育系所配组合即使有较高的特殊配合力效应,也难有实际应用价值。3130S和衡农S-1具有较高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作者认为不育系的配合力与其亲缘有关,采用粳籼交或栽野交可能是选育高配合力两用核不育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用8个不同生态类型的粳稻品种配成8×8双列杂交,研究8个重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以及亲本的配合力。结果表明,不同生态类型间杂种F1 各性状的优势有正有负。56个F1组合平均, 小区产量性状表现19.5%的高亲优势, F1小区产量超过高亲值的组合占87.5%,其余7个性状的F1值位于中亲值与高亲值之间。 在不同生态类型所构成的总体中,株高、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和小区产量4个性状的加性遗传方差和非加性遗传方差同等重要;抽穗期、穗长、单株有效穗3个性状的加性遗传方差更重要;千粒重性状非加性遗传方差更为重要。小区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一般配合力效应和特殊配合力效应方差较大的亲本是秀水04和3726;特殊配合力效应大且综合性状优良的组合是越光/秀水04。 相似文献
7.
按(P1×P2)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分析了5个玉米自交系的株高、穗位、秃尖、穗粗、行数、行粒数、轴粗、穗重和单株产量9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结果表明秃尖、行粒数、轴粗和穗重主要受加性基因影响,其余5个性状加性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8.
甘蓝型优质杂交油菜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与遗传力研究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选用自育的4个综合性状优良的双低油菜雄性不育系作母本,4种不同改良方法培育的优质恢复系作父本,采用PQ交配模式,分析16个组合并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结果表明212A是一个较为理想的不育系,在多个产量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量最高,应用潜力较大,以多亲本复合杂交方法选育和116C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恢复系,经济性状突出,配合力较高.212A116C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9.
8个骨干自交系按griffing双列杂交4设计,配成28个单交组合。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试验,分析了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出籽率、千粒重、单株粒重、小区产量等11个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遗传变量。结果表明,除生育期的SCA外,其余各性状的GCA和SCA都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自交系8112、(素1×吉840)2222、云1-7、M丹1512的多数性状GCA较好,SCA表现较好的有8112×M丹1522、云1-7×M丹1522、云1-7×M丹1512、云143×M丹1512等组合。表现好的组合符合温带种质×热导系、地方选系×热导系的杂优模式。 相似文献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