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6篇 |
国内免费 | 10篇 |
完全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农作物 | 311篇 |
出版年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23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11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2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4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6篇 |
197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9,他引:17
通过盆栽条件下对土壤水分设置 5个水平 ,分别对大豆营养生长期、花期、荚期和鼓粒期 4个关键生育期进行水分控制 ,研究对大豆子粒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为 :营养生长期干旱可减产19.4 2 % - 2 1.11% ,涝灾可减产 6 .97% ;花期干旱可减产 17.70 % - 2 5 .92 % ,涝灾可减产 14 .91% ;荚期干旱可减产 2 3.77% - 33.89% ,涝灾可减产 13.70 % ;鼓粒期干旱可减产 12 .2 5 % - 40 .6 1% ,涝灾可减产 10 .10 %。同一水分条件对不同生育期进行处理结果是 :各个生育期进行“特涝”处理 ,其子粒减产程度没有差异 ;在干旱条件 ,不同生育期处理产量损失大小结果为 :荚期 >花期 >营养生长期 >鼓粒期。 相似文献
2.
利用EMS化学诱变改造玉米自交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9
选用生产上的玉米骨干自交系,使用不同浓度的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其成熟花粉.处理后代采用系谱法种植;在后代群体选择早熟、晚熟和各种有利用价值的株型变异;通过M1、M2代两代田间选择和M3代田间鉴定, 从多个自交系中选出了已稳定的早熟、晚熟突变体和一个有利用价值的株型突变体;并得出浓度为0.667×10-3的EMS-石蜡油有利于早熟突变的发生,而大于10-3的EMS-石蜡油有利于晚熟突变的发生.由于所得自交系为原自交系的等基因突变体,因此该技术在育种实践和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抗旱性不同的两个玉米品种郑单958和户单4号为材料,研究不同生育期干旱-复水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育期干旱-复水后,两个品种产量均低于对照处理,尤以扬花期干旱-复水最低;两个品种水分利用效率在扬花期干旱-复水最低;郑单958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均高于户单4号,两者耗水量基本相等。分析两个品种株高、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等在复水之后的变化表明,各生育期干旱-复水后,两个品种均存在一定的补偿效应,且郑单958的补偿效应明显较强。因此,郑单958在干旱-复水后补偿能力强,从而保持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4.
开花至鼓粒期干旱对大豆籽粒化学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8
大豆在开花、结荚及鼓粒期干旱,蛋白质含量均上升,脂肪含量及脂肪蛋白总量则下降,以鼓粒期干旱的变化为最显著;荚期干旱的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18:1)含量的提高与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棕榈酸16:0)含量的降低均极显著,亚麻酸含量亦下降。 相似文献
5.
从农大108和郑单958中得到的玉米育种启示 总被引:4,自引:4,他引:15
通过分析玉米优良品种农大108和郑单958的特征特性,提出育种中可以借鉴的策略,从而提高育种效率。通过拓宽种质基础,注重对抗倒性选择,培育耐密性好和生育特性适应广的品种,兼顾对穗部性状选择,制种技术简单并且高产,从而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大豆干物质积累与水分动态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4,他引:5
选用不同生态品质型的大豆品种,采用二次正交旋转设计方法,按大豆生育阶段进行5个等级的水分处理,动态监测大豆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的积累与水分的关系及其全生育期累积的特点.试验结果将为大豆生产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冬小麦的物候变化态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以气温的空间变化替代其时间变化,分析了不同升温幅度对华北冬小麦生育期,尤其是对升温较为明显的秋冬季生育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气候变暖,冬小麦冬前生育期呈推迟趋势,而越冬之后各生育期呈提早趋势,越冬期缩短.当气温升高1℃时,冬小麦播种时间将推迟4d左右,越冬开始时间由11月底推迟到12月中旬,返青时间由3月初提前到2月中旬,越冬开始至返青的间隔时间将缩短40 d左右;当气温升高1.5℃时,播种时间将推迟10 d左右,越冬时间将由11月底推迟到12月底,个别暖冬年份将推迟至第二年1月初,返青时间提前至2月上中旬,越冬开始至返青的间隔时间将缩短50 d左右;若气温继续上升,越冬开始至返青的间隔时间可能仍会持续地缩短,但缩短的幅度将可能减小. 相似文献
8.
对吉林省公主岭市国家黑土肥力和肥料效益长期定位试验(2014年土样)进行测定和分析,探讨长期定位施肥条件下黑土中微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数量在玉米生育期内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长期不同定位施肥处理黑土中微生物量碳、氮在玉米生育期内呈大致相同的变化规律,从苗期至拔节期下降,拔节期至开花期上升并达到峰值,开花期至收获期下降。微生物数量在苗期至拔节期变化不明显,开花期微生物数量急剧上升,达到峰值,开花期至灌浆期明显下降,并趋于稳定。黑土中微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数量在玉米生育期内的动态变化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长期不同定位施肥处理之间相比,有机无机配施、秸秆还田、玉米与大豆轮作等施肥措施可提高土壤中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微生物数量。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6个水稻品种在不同苗龄对白背飞虱的抗性与稻株营养成分的关系。结果表明、抗性品种 ARC10239、Rathu Heenati(RH)和中抗品种 N22、Mudgo 对白背飞虱的取食、存活和产卵有抑制作用:品系9101虽适宜于白背飞虱的取食和存活,但自孕穗期后严重影响其产卵。分蘖期后,品种抗性随苗龄增加而逐渐增强.这种趋势在中抗品种 N22和 Mudgo 上特别明显。稻株营养成分测定显示出稻株内的总氮和游离氨基酸(主要是亮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与品种抗性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东北大豆品种生育期结构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4
根据“东北地区大豆品种资源鉴定与评价”中的生育期资料,分析了东北大豆品种生育期结构的遗传变异,比较了不同结荚习性育成品种和地方品种生育期结构的区别。结果表明,东北大豆品种资源的生育期结构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不同结荚习性的品种生育期结构有很大的差别。无限和亚有限型品种的生育期结构类似,生殖生长期较长,营养生长期相对较短,生育期比(R/V)相对较大。有限型品种的营养生长期较长,生殖生长期较短,生育期比明显小于无限和亚有限型品种。生育期和结荚习性相同的地方和育成品种相比较,育成品种的生殖生长期较长,营养生长期较短,生育期比较大,这种演变趋势在无限和亚有限品种上特别明显。辽、吉 黑三省的无限型育成品种营养生长期分别比地方品种缩短1.4,4.1和5.8天,生殖生长期延长1.1,1.5和1.4天,R/V值提高4.8,11.2和15.4%。吉、黑三省的亚有限有成品种的营养生长期平均较地方品种缩短了3.9和9.9天,生殖生长期延长了2.6和1.8天,生育期比提高了12.5和34.5%。有限型品种生育期结构的演变方向不明显。大豆育成品种生育期结构的演变是长期产量选择的间接效应。自觉地对生育期结构进行定向选择,有可能提高大豆产量的选择效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