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用均匀设计试验法和单纯形法建立生长模型 总被引:6,自引:6,他引:1
用Richards方程作为杉木人工林生长模型,按照均匀设计试验法的要求选择标准地,用改进单纯形法求解生长模型的参数.用均匀设计试验法结合单纯形法建立生长模型,不仅可以满足精度要求,而且所需要的标准地数量极少,大大地减少了经费和时间,在林业生产上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3.
水分、密度和其他栽培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其耦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1
采用均匀试验设计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以先玉335为材料,研究了水分、密度和其他栽培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及其耦合效应。结果表明,各栽培因子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从多因素分析,其影响顺序为:密度(x2)>底钾(x5)>追氮(x6)>底氮(x3)>补水(x7)>底磷(x4)>追肥/补水生育期(x8)>播期(x1)。在数学模型中,各栽培因子间耦合效应对玉米产量影响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其中密度(x2)与补水(x7)的耦合效应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在试验研究范围内,当播期为4月16日,密度为72 047.8株/hm2,底施氮量为135.3kg/hm2,底施磷量为262.0 kg/hm2,底施钾量为295.9 kg/hm2,追施氮量为239.6 kg/hm2,补灌量为1 198.0m3/hm2,追肥/补水生育期在玉米18展叶时,玉米产量达到理论最高值,为16 194.8 kg/hm2。 相似文献
4.
5.
菌株MY02发酵培养基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龟裂链霉菌MY02菌株为试材,采用单因子试验与均匀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筛选出活性组分SN06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并建立了多元二次回归数学模型。菌株MY02优化发酵培养基的最佳配方:淀粉质量分数为2.69%,花生饼粉质量分数为1.39%,(NH4)2SO4质量分数为0.18%,CaCO3质量分数为0.14%,NaCl质量分数为0.16%。根据回归模型计算出SN06理论效价与实测效价相比较,二者非常接近,拟合误差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淀粉液化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发酵产脂肽类抗菌物质的产量。【方法】采用Plackett-Burman Design对影响B. amyloliquefaciens ES-2-4产脂肽类抗菌物质产量的13个因子进行筛选,在筛选结果的基础上,再运用Uniform Design(均匀设计)对关键因子的最佳水平范围进行研究,通过回归方程求解得到最高产量时各关键因子的最优组合。【结果】影响抗菌物质产量的关键因子为葡萄糖、L-谷氨酸钠、转速和温度;获得最佳产量时关键因子的最优组合为:葡萄糖(42 g•L-1)、L-谷氨酸钠(14 g•L-1)、温度(27℃)、转速(200r/min),在此条件下,产量从优化前的4.84 g•L-1 提高到了6.76 g•L-1,增长了39.7%。【结论】B. amyloliquefaciens ES-2-4抗菌脂肽发酵培养基筛选与优化的过程中,采用Plackett-Burman Design和Uniform Design相结合的方法,效果显著,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7.
均匀设计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牛蒡菊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从牛蒡中提取菊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在提取过程中,通过单因素法分析了几个主要因素———料液质量比、微波提取功率和提取时间、水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均匀设计法对微波辅助提取牛蒡菊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质量比1∶35、微波提取280 s、95℃热水提取15 m in,提取率可达93.6%. 相似文献
8.
短果杜鹃组培快繁及其种质试管保存培养基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6
以短果杜鹃新生嫩芽为外植体,应用均匀设计法筛选其基部直接再生芽苗、生根及其试管苗保存培养基,结果表明,最适合的基部直接再生芽苗诱导培养基为:DR+2-ip 2.75 mg·L-1+IAA0.07 mg·L-1;生根培养基:1/2MS(大量元素)+IAA0.1 mg·L-1+NAA0.05 mg·L-1+Kt0.2mg·L-1;试管苗保存培养基:1/SMS+根皮苷5.0mg·L-1.短果杜鹃组织培养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培养基,常温条件下,利用"低营养延缓生长"的方法在试管内保存其种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正交和均匀设计两种多因素试验方法在水悬浮剂配方中应用的优缺点,为该方法在农药制剂学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采用流点法初筛得到润湿性能良好的润湿分散剂之后,分别采用正交设计和均匀设计制备30%噻虫胺悬浮剂。综合考察润湿分散剂和黏度调节剂对制剂热贮析水率、离心沉淀率、黏度、流动性、分散性、热贮前后样品的粒度分布(D10、D50和D90)和悬浮率的影响。通过主效应图分析正交试验结果,采用逐步回归和偏最小二乘法(PLS)分析均匀试验结果,最后检验优化配方的各项性能。【结果】正交试验和均匀试验的所有样品黏度均在144.50—317.84 mPa·s,均具有良好(良级或优级)的流动性和分散性。由于奥氏熟化作用,样品经热贮后,粒子的粒径轻微增大,D10、D50和D90分别由0.56—1.00、0.88—1.53和1.77—2.68 μm变为0.76—1.02、1.12—1.56和2.07—3.25 μm。所有样品贮前悬浮率均在91.88%—96.39%,经热贮后样品的悬浮率变化不大,分别在91.91%—96.13%,符合悬浮剂质量控制的一般要求,故本研究主要优化了热贮析水率和离心沉淀率两个指标。正交试验分析结果表明,T2700、黄原胶和硅酸镁铝的用量对热贮析水率和离心沉淀率均有显著影响,且均随用量增加而降低,而NR1601的用量对两个因变量的影响不显著。采用正交设计优化的配方,样品黏度为229.6 mPa·s,流动性和分散性良好,热贮前后悬浮率分别为(94.76±0.70)%和(93.50±0.20)%,热贮析水率为(4.23±0.19)%,离心沉淀率也低于10%。均匀设计中,PLS平方项模型对热贮析水率有良好的预测性,热贮析水率为(2.55±0.03)%,离心沉淀率也仅为(4.36±0.21)%,优化样品的黏度为324.16 mPa·s,流动性和分散性良好,热贮前后悬浮率分别为(93.19±0.09)%和(92.77±0.22)%,粒子的粒径小且分布较窄。PLS线性模型对离心沉淀率表现出良好的预测性,优化配方的离心沉淀率为(7.75±0.14)%,热贮析水率为(5.24±0.19)%。逐步回归模型对因变量的预测性均较差,优化配方也并非最优配方,热贮析水率为(9.51±0.20)%,离心沉淀率也高达(16.63±0.19)%。采用双重筛选逐步回归和PLS可以同时优化热贮析水率和离心沉淀率两个因变量,其中前者优化的模型拟合性比后者好,但其优化配方也并非最优配方。【结论】正交设计试验次数较多,但数据分析方法简单易掌握,采用主效应图结合方差分析即可有效地优化30%噻虫胺悬浮剂配方。均匀设计的稳健性差于正交设计,但其试验次数少,可有效降低试验成本,若能掌握其复杂的统计及分析方法,也可以获得理想的优化配方。 相似文献
10.
基于均匀设计的种子弹跳滚动位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对双圆盘开沟器和八字式覆土器作用下种子触土后的弹跳滚动位移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覆土器参数(覆土距离、覆土板偏置距离和后开口宽度)与种子弹跳滚动位移的关系,建立了覆土器参数、机器速度与玉米、大豆种子弹跳滚动位移之间的回归方程,在机速一定条件下(V=6 km/h),得到了覆土器最优参数:覆土距离305 mm,覆土偏距26 mm,后开口宽63 mm。试验结果对控制株距、提高播种精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