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2.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松树,是组成亚热带地区大面积森林的主要针叶树种,也是淮河以南酸性土荒山造林的先锋树种[1-2]。马尾松花粉有良好的医疗和保健价值。汉代《神农本草经》记载松花粉气味甘温无毒,主治心腹寒热邪气,利小便,消淤血,久服轻身益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油松小孢子叶球性反转现象的观察,结果表明:已经完成分化的正常小孢子叶球发生了性反转,从其顶端的小孢子叶开始向基部逐渐转变成大孢子叶,直至整个小孢子叶球转变成异常的大孢子叶球;异常大孢子叶球具有接受花粉的能力,并在枝条上发育成为蔟状着生的小球果。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湿地松(Pinus elliottii Engelm.)雄性败育与SOD、POD活性及MDA含量的关系,以南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湿地松种子园中的雄性不育株和雄性可育株为试验材料,对其小孢子叶球和针叶的SOD、POD活性及MDA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湿地松小孢子叶球SOD活性在整体上差异不明显。POD活性及MDA含量在同一时期不育株比可育株高,且差异明显。针叶SOD和POD活性雄性不育株比可育株低,POD活性差异很明显。针叶MDA含量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差异不明显。在小孢子发育过程中,SOD、POD活性及MDA含量在多数采样时期雄性不育株小孢子叶球明显比针叶高,而可育株小孢子叶球均比针叶低。研究认为,小孢子叶球中较高的POD活性及MDA含量可能是引起湿地松雄性败育的重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5.
以泰山侧柏为研究对象,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3月对其休眠期至传粉过程中的小孢子叶球进行形态指标测量和常规石蜡切片观察.结果表明:(1)10月22日,雄球花先端变为浅褐色,此时雄球花进入休眠,直至翌年2月中旬;2月27日,休眠结束,雄球花内小孢子囊发育;3月11日,雄球花开裂,花粉散发;传粉后,雄球花脱落.(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