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4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33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9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 5 种不同光质光源,分别对真姬菇(Hypsizygus marmoreus)的菌丝、原基和子实体进行照射,检测菌丝生长速度、原基形成数量、子实体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以及产量等。结果显示:真姬菇菌丝在黑暗和红光下生长较快,在红绿蓝复合光下生长最慢;在蓝光下形成的原基数量最多,而在红光下原基数量最少;子实体阶段,黑暗下菌柄的长度及直径最大,绿光下菌柄长度及直径最小;而在蓝光和红绿蓝复合光下菌盖直径最大。相同培养时间,真姬菇在黑暗和蓝光下产量较高,在绿光下产量最低。进一步检测真姬菇光受体基因 WC1 和 WC2 在不同光质条件下的差异表达。结果表明,在菌柄中 WC1 在黑暗下表达量最高,WC2 在蓝光下表达量最高;而在菌盖中 WC1 和 WC2 均在蓝光下表达量最高。  相似文献   
2.
Sooty moulds on crape myrtle leave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light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adaxial leaf surface was distinctly covered with soot‐like masses of dark brown hyphae and conidia.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oty moulds included stauroconidia, conidial clusters, hyphal degeneration and extracellular melanin depositions. Some conidia were round, measured ~10 μm in diameter, and mostly one‐septate; others were branched and multiseptate (stauroconidia). Based on their morphology, the sooty moulds were determined to consist of several component fungal species belonging to genera such as Antennaria, Metacapnodium and Tripospermum. Enclosed in electron‐dense melanin layers, hyphae and conidial clusters had concentric bodies exhibiting electron‐transparent cores and electron‐dense shells with fibrillar sheaths. Concentric bodies are hypothesized to function as multilayer lipid‐encapsulated nanobubbles or eukaryotic gas vesicles for cytoplasmic volume control. Intrahyphal hyphae possessed electron‐dense cytoplasm and lipid globul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ooty moulds are equipped with melanized cell walls, multicelled resting structures, hyphal regeneration, intrahyphal growth and gas vesicles to adapt to their xeric phylloplane environment. Condensed and elongated starch granules in the chloroplasts of mesophyll tissues may indicate the acclimation of the sooty leaf regions to light reduction and temperature increase.  相似文献   
3.
选取20份巴西橡胶树品系,将白粉病菌纯化后进行大田鉴定和3种温度下的室内鉴定,以评价各品系对白粉病的抗性并建立橡胶树抗白粉病室内鉴定模型。结果表明,20个橡胶树品系人工接种大田鉴定结果为高抗品系6个,抗病品系5个,感病品系3个,高感品系6个。在设置的22、25、28℃3个培养温度条件下,白粉病菌菌丝长度存在极显著差异,培养温度越高,病菌菌丝生长速度越快,菌丝长度越长。同时发现3种温度下白粉病菌菌丝长度比值不存在差异性,具有极其良好的稳定性。建立病情指数(y)与菌丝长度比值(x)的回归方程为:y=-62.072+80.909 54x,该方程可用于预测巴西橡胶树品系对白粉病的抗性等级。同时对橡胶树白粉病室内抗性评价的分级进行了修改,结合回归方程建立了巴西橡胶树抗白粉病室内鉴定模型,旨在为完善高效的巴西橡胶树抗白粉病鉴定评价体系提供基础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香菇具独特香味且有多种保健功能,是我国栽培的主要食用真菌之一。但近些年我国大陆部分产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香菇病毒病,使香菇的产量和质量受到明显影响,重者绝收,损失严重。通过试验发现病毒在香菇中是普遍存在的。本文选取3株带毒香菇菌株,采用菌丝尖端挑取法(挑取长度小于0.2mm的菌丝尖端)进行脱毒。结果显示:通过菌丝尖端挑取法,获得一株无毒菌株(不含dsRNA条带),和一些未完全脱毒菌株(含1条11kb的dsRNA)。对脱毒不彻底菌株、脱毒彻底菌株以及带毒菌株分别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纤维素酶、木聚糖酶、漆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发现在pH值8时,脱毒菌株的生长速度比带毒菌株快,脱毒菌株的漆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明显大于带毒菌株,而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则没有显著区别。通过栽培实验,发现:三个菌株的子实体产量没有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5.
花生果壳褐斑病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果壳褐斑病是我国花生主产区发生的一种新病害。本试验对该病的病原菌进行了分离培养,细胞核染色及菌丝融合实验,明确了该病原菌的分类地位,菌丝及菌落生长特点,细胞核数目及其与叶部菌核病原菌的融合状况。确定了该病菌属于双核丝核菌,即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与花生叶部菌核病菌(Rhizoctonia solani)不能发生菌丝融合,属于丝核菌的不同种群。  相似文献   
6.
魔芋灰霉病致病菌及其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明魔芋灰霉病的发病规律,对其发病症状、致病菌及其生理特性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魔芋灰霉病菌为葡萄孢菌属(Botryotinia);其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30℃,最适温度为20~25℃;在pH 4~9条件下均能萌发,最适pH为5;在各种营养液中均能萌发,在2%的蔗糖液中萌发最好,其次为2%的葡萄糖和魔芋甘露低聚糖;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7℃、5 min。魔芋灰霉病菌菌丝在4种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其中PDA培养基最适宜菌丝生长,最适的产孢培养基为PDA+魔芋甘露低聚糖;菌丝在5~30℃均能生长和产孢,适宜温度为20~25℃;在pH 4~9均能生长及产孢,最适pH为5。  相似文献   
7.
采用人工紫外灯照射方法,研究了在UV-B辐射增强条件下和UV-B不同剂量作用下,水稻稻瘟病菌(Mag-naporthe grisea)菌丝的生长速率、菌落直径、菌落形态、菌丝形态及产孢量。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可延缓稻瘟病菌的生长,导致菌丝生长速率和产孢量均显著下降(P<0.05)。同一UV-B辐射强度下,不同的辐射时间对稻瘟病菌菌丝生长速率和菌落直径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2.5和5.0 kJ.m-2强度下,不同的辐射剂量对病菌产孢量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UV-B辐射增强条件下,病菌采取与植物类似的形态学变化来抵御UV-B辐射增强的伤害,经UV-B辐射处理后的病菌菌落颜色加深,菌丝分布更加致密。  相似文献   
8.
 与大多数丝状真菌一样,禾谷镰刀菌中也存在依赖cAMP信号调节的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信号通路-cAMP-PKA信号通路。前期研究发现,该信号通路在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 DON)的合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FAC1作为cAMP-PKA信号通路上游基因,它的缺失可导致DON无法合成。本研究发现,FAC1的缺失可严重影响DON合成相关基因TRI1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上的表达。显微观察发现,Tri1定位在细胞核周围,并且与野生型菌株PH-1相比,fac1突变体在产毒培养基内菌丝膨大结构的形成增多。此外,与未膨大菌丝相比,野生型菌株PH-1菌丝膨大结构处细胞核分裂明显增多,该位点多于4个细胞核的比例达到65.4%,而fac1突变体中菌丝膨大结构处核分裂数仅为0~3个,其中0~2个的占90.7%。研究结果表明,在产毒培养基中特有形成的菌丝膨大结构与DON合成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 DON毒素的合成应与菌丝膨大结构处细胞核分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以香菇(Lentinus edodes)锁状联合发育时期的双核菌丝为材料,通过对不同酶组合处理降解细胞壁的效果比较和电镜观察,对双核菌丝细胞壁作了研究,获得以下结果;①香菇双核时期的菌丝细胞壁的化学组成推断主要是为1,3和1,4糖苷键连接的多糖类;②双核菌丝细胞壁宽厚,分层明显,壁物质沉积不均匀.沉积物主要呈颗粒状与短纤丝状,直接沉积在质膜上形成厚壁内层;③在双核菌丝顶端与倒壁凹陷处,以及菌丝交界处的细胞壁附近,都观察到管状、囊泡状的细胞器集合体.管状或囊泡状细胞器的一端,囊泡常与细胞壁内侧质膜相联.这一现象表明,香菇双核时期菌丝细胞的合成是十分活跃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固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营养因子对松乳菇菌丝的影响。通过观察菌丝密度和计算菌丝生长指数筛选出最适合松乳菇菌丝生长的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松乳菇的最适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与蛋白胨;MgSO4、CuSO4、VB2促进菌丝生长,FeSO4、CoCl2则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正交试验,确定松乳菇菌丝生长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20 g/L,蛋白胨1 g/L,KH2PO40.3 g/L,MgSO40.3 g/L,VB22 mg/L,琼脂20 g/L, pH自然。经过优化以后,在28℃下培养,菌丝生长指数为405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