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8篇
农学   17篇
  11篇
综合类   35篇
农作物   18篇
园艺   3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Exploring and utilizing resistant germplasm resources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breeding for disease resistance, while screening resistant germplasm is important for selecting and breeding varieties resistant to disease.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used PCR to detect the ratoon stunting disease (RSD) bacterium Leifsonia xyli subsp. xyli (Lxx) in 137 sugarcane core germplasms from the National Nursery of Sugarcane Germplasm Resources (NNSGR, Kaiyuan, China) in 2009, 2010 and 2011. A total of 21 germplasms that tested negative for Lxx in 2009 and 2010 were selected for further Lxx detection after being subjected to artificial inoculation in 2011 and 2012. The 21 core germplasms that were negative for Lxx after natural infection and artificial inoculation can provide elite resistance source materials and reference frames for the effective breeding of RSD-resistant sugarcane varieties. Under natural conditions, 116 (84.67%) and 21 (15.33%) out of 137 germplasms were positive and negative for Lxx, respectively, as determined by PCR detection, which suggests that a relatively high ratio of sugarcane core germplasms was sensitive to RSD, while few were resistant to RSD. The sequencing and analysis of 30 randomly selected PCR products showed that all 30 sequences were identical or highly homologous to the corresponding Lxx genome region published in GenBank (99.54–100% similarity). Lxx can be detected effectively and precisely by PCR. We therefore recommend PCR as a rapid, low cost and simple procedure to score sugarcane core germplasms for RSD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肥料运筹对再生季稻产量的影响.[方法]以准两优608为材料,研究“直播-再生”栽培模式下再生季稻的肥料运筹.[结果]再生季稻的氮肥用量为75 kg/hm2、促芽肥在头季稻齐穗后10 d施用最利于再生稻增产.[结论]该研究可为南昌市的直播-再生稻的高产栽培技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分蘖期不同基因型宿根甘蔗内源激素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9个甘蔗品种叶片进行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4种内源激素免疫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基因型具有不同的激素含量,品种间差异较大。其中,台糖134生长素含量最高,云蔗89/151的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含量最高,Co331的脱落酸含量最高;粤糖93159的生长素和脱落酸含量最低,桂11的赤霉素含量最低,云蔗71/388的细胞分裂素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4.
中国再生稻种植的影响因素及可持续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开付  张广斌  徐华  马静 《土壤学报》2020,57(6):1365-1377
再生稻作为一种特殊的水稻耕作模式,种一茬可收获两次,对增加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提高稻田综合效益有重大意义.综述了中国再生稻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再生稻种植的关键影响因子,阐释了再生稻高产栽培技术,提出在种好头季稻的前提下,适当高留桩,在头季稻齐穗后15 d施用尿素150 kg·hm-2作为促芽肥,头季稻收割后3 d...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1975~2008年33年间日本南大东岛甘蔗生产数据, 分析了甘蔗栽培方法[新苗种植(包括夏植和春植)、宿根]和收割时期对其产量、品质和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栽培法甘蔗多年平均产量依次为夏植>宿根>春植; 新植甘蔗的种植期越早产量越高; 宿根甘蔗产量与前茬甘蔗的收割期呈二次函数曲线关系, 前茬甘蔗收割过早或过迟均对宿根甘蔗生长不利; 宿根甘蔗产量随宿根次数增加呈下降趋势; 宿根甘蔗含糖量通常高于新植甘蔗, 且不同栽培法下3月下旬前收获的甘蔗含糖量随收割期后延而逐渐增加.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依据栽培方法、收割时期预测甘蔗单产和含糖量的数学模型, 模型对我国甘蔗种植业具有理论和实际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豫南稻区再生稻气候适宜性分析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豫南稻区发展再生稻的可行性,以1980年以来的气象资料为依据,对影响再生稻较大的气候因子,如9月平均温度、≥10℃积温、8月降水量、年降水量、9月光照时数等进行了比较研究,并于2010、2011年进行了再生稻试验实践。结果表明:豫南稻区的水、热资源可以达到再生稻最适宜区标准,光照资源达到再生稻次适宜区标准。  相似文献   
7.
再生稻根干物质量及根系活力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不同施N水平、不同品种再生稻根干物质量及根系活力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 ,再生稻头季稻产量与根系干物质量及根系活力密切相关 ;再生稻再生分蘖的生长发育依赖于头季稻残留的根系 ,再生季稻穗数及产量与头季稻成熟期和再生季稻齐穗期的根系机能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 ,并与芽肥施用量呈抛物线形相关  相似文献   
8.
挖掘水稻产量潜力是水稻研究最重要的方向之一。再生稻是一种利用水稻头季收割后稻桩上存活的腋芽,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养分等条件下萌发成蘖,进而抽穗成熟的水稻,在节约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能够保证水稻产量与双季稻基本持平,对于稳定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已报道的水稻再生力相关QTLs位点,发现水稻再生力相关的QTLs位点贡献率偏低,相关研究不深入,与生产联系不紧密;总结了水稻再生力评价标准的现状,发现前期头季稻的SPAD衰减指数、中期再生稻的再生芽出鞘率以及收获后期的日产量和热量利用率是评价水稻品种再生力的重要指标,可用于筛选强再生力的水稻品种;概括了留桩高度对再生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提出再生稻的培育应聚焦优质、高产、抗病等水稻重要性状及强再生力相关性状,利用多组学分析挖掘新基因及其优异自然变异,开发功能分子标记,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与分子模块育种技术相结合开展强再生力水稻种质资源精准鉴定、新基因发掘、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研究。  相似文献   
9.
对34份国外引进甘蔗种质3年宿根的表现,根据糖分和产量结果从中评价出28个表现优异的甘蔗种质。其中,宿根性强、高产、高糖种质7个,占总数的20.59%;宿根性强、高产种质12个,占总数的35.29%;高糖种质9个,占总数的26.47%.为进一步提供生产和育种利用。  相似文献   
10.
宿根甘蔗套种马铃薯宽窄行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宿根甘蔗套种马铃薯经济效益,通过采用宽窄行种植、多种密度处理的方法,研究宿根甘蔗套种马铃薯中马铃薯密度与甘蔗产量和品质、马铃薯产量和商品率、土地复合产值和新增纯收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播幅为2.0 m的宿根甘蔗套种马铃薯宽窄行栽培中,当马铃薯密度达3.0万粒/hm2时,土地复合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好,其中,马铃薯产量达28 600 kg/hm2,商品率达72.3%;甘蔗产量达168 000 kg/hm2,比纯种增16.2%;甘蔗糖锤度达19.9%,比纯种提高0.3个百分点;复合产值达135 985元/hm2,比甘蔗纯种增119.7%;新增纯收入122 905 元/hm2,比甘蔗纯种增15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