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19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地协调视角下农村居民点利用质量评价与提升策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农村居民点高质量利用是乡村振兴的一种具体表现,综合开展农村居民点质量评价、全面改善质量障碍要素是科学编制村庄规划和优化农村要素配置的基础。该研究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从土地集约利用和人居环境品质相互协调的视角界定农村居民点利用质量内涵并构建评价体系,综合运用熵权-TOPSIS法、变异系数修正的弹性系数法和障碍度诊断模型,对农村居民点利用质量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结果表明:1)平谷区农村居民点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中等偏高,人居环境品质和农村居民点利用综合质量则中等偏低。2)平谷区农村居民点类型表现为中等质量主导、高质量次之、低质量偏少,对应着从脱钩F弱型、脱钩T弱型、正向挂钩F强型、负向挂钩F弱型、正向挂钩T强型、负向挂钩T弱型、正向挂钩T-F同强型、负向挂钩T-F同弱型的村庄数量依次降低。3)平谷区农村居民点高质量利用的障碍要素主要体现在规模强度、空间布局、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4个维度,从高质量到低质量利用类型,障碍因素数量增多、作用程度逐渐增大。4)平谷区应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在"整体化、集约化、人本化和善治化"战略导向下,按照"高质量利用类适当优化、中等质量利用类同步调控、低质量利用类系统整治"策略,分类有序地推进农村居民点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2.
以平谷区101个桃园为研究对象,调查了施肥现状及其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结论】所调查的桃园施用的有机肥以鸡粪、羊粪、猪粪、牛粪为主,化肥投入以复合肥或氮磷钾配合施用居多;2016年比2006年总N、总P2O5和总K2O投入量高出1.6倍、1.6倍和1.8倍。由于桃园多年的过量养分投入,2016年调查结果与2006年调查结果和1981年二次土壤普查结果比较,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大幅度提高;调查结果还显示,随着氮肥的施入土壤中平均碱解氮含量变化趋势不明显,随着磷肥的施入土壤中平均有效磷含量成显著的上升趋势,随着钾肥投入量的增加土壤中速效钾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调查结果还显示平谷土壤氮素盈余量为444.6 kg N/ hm2,作物氮素吸收量/施氮量占比仅为45%;平谷土壤磷素盈余量为516.6 kg N/ hm2,作物磷素吸收量/施磷量占比仅为22%;由此可见,桃园氮养分和磷养分盈余造成了果园土壤氮和磷环境风险加大。因此,桃园要进行合理的养分管理以保证产量和品质的形成,以及桃园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产-生态-区位”的都市区粮田布局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定规模的粮田对保障都市区粮食供应、营造城市景观等具有重大意义。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依据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要求,首先提取允许建设区内的基本农田作为粮田优先划入区;其次,以耕地图斑为评价单元,从粮食生产能力、生态安全能力和区位条件3方面构建评价模型,对优先划入区外的耕地图斑进行定量评价;结合定量评价结果,最终确定平谷区粮田空间布局。结果表明:平谷区优先划入区的粮田面积为1 427.26 hm~2,占区域耕地总面积的11.62%,主要分布在平谷县城与各镇中心周边;基于综合评价分值将优先划入区外的耕地划分为适宜划入区、储备划入区和不宜划入区3种类型,其中,适宜划入区主要分布在平谷县城东侧的地势平坦区域,并与优先划入区构成平谷区粮田的首选区域;储备划入区作为粮田储备可选区域,主要分布在县城的西部和南部乡镇;而不宜划入区空间分布零散,主要分布在地势较高、地形坡度较大的县城北部地区。由此形成的"生产-生态-区位"三位一体的都市区粮田布局方法可为北京生态涵养发展区的粮田布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果品产量是衡量区域农产品生产功能的重要指标。果品产量的空间离散化,有助于揭示区域内部要素的空间差异性和获取微观尺度的果品产量数据。该研究依据地形起伏度和土地利用分区将平谷区划分为平原区、浅山区和深山区,并分别建立离散化模型进行修正,将村果品产量离散到500 m×500 m格网下的果园图斑上。结果表明:(1)村果品模拟产量与果品实际产量的相关性系数由总体样本建模的0.585提高到分区建模的0.690,表明分区建模是一种有效的方法。(2)各区影响因素与产量的关系存在差异。平原区果园面积对果品产量呈现线性影响;浅山区和深山区果园面积对果品产量的影响较为剧烈,呈幂指数关系,并且增加海拔高度和坡度2个变量后模型的拟合效果均有改善。(3)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综合影响下,平谷区果品产量呈现地带性分布。其中,产量较高的区域集中分布于地形相对平缓、自然本底较好、农民劳作便利的浅山带;而平原区和深山区分别受政策限制和地形限制,果品产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维特征组合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分类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整应加强对其空间布局的科学表征与分类研究。该文通过阐释农村居民点布局特征内涵及关键构成要素,构建了多维度特征评价指标体系及组合矩阵,并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分析了区域农村居民点布局特征及类型。结果表明:可从空间规模、形态及区位3个维度刻画农村居民点布局特征;平谷区农村居民点共划分为10种布局类型,以中等规模-形态一般规整-优势区位、中等规模-形态规整-优势区位为主。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对农村居民点的规模特征起到基础性控制作用,而城镇辐射及交通等基础设施通达性进一步影响了农村居民点的空间状态。基于组合矩法综合多维度特征的农村居民点布局分类,可为村庄整治和布局调整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6.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域划定方法   总被引:31,自引:20,他引:11  
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基本农田是当前中国为增强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而推行的重要战略举措,但高标准基本农田划定研究尚未见参照做法.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和逐级修正相结合的方法,在基本农田自然质量评价基础上,修正得到基本农田综合质量;结合基本农田质量现状及其限制因子可改造程度,从基本具备高标准条件和经整治后可建成2个层次上划定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适宜区域.研究结果表明,全区适宜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基本农田有6036.98 hm2,占基本农田总量的43.54%.其中1026.70 hm2已基本具备建设条件,集中分布在马昌营镇和大兴庄镇等西南平原乡镇,其他5010.28 hm2为经整治后可建成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区,主要分布在南部平原区和半山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应立足区域特点,分类推进,已具备建设条件的西南部平原区应致力于打造高端的都市型现代农业,整治后可建成的南部平原区需要重点协调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城镇化发展关系,整治后可建成的南部半山区应在提升农田质量的同时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7.
收集分析了平谷桃电商的代表性数据,开展销售渠道调研,了解平谷电商发展现状,提出了产业发展建议。2019—2021年,以“桃”+“水果”为关键词,抓取淘宝和天猫销量前100页的鲜食桃销售数据,筛选“发货地”为“北京”、标题含有“平谷”的商品数据,结合平谷桃的主要上市期,提取每年7、8、9月的桃销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平谷桃代表性产区刘家店镇14个村种植户的销售模式进行了调研。2019、2020、2021年,平谷桃在淘宝平台上的热季统计销量分别为33.15、48.35和42.84 t,销售额分别为77.26万、84.12万和78.18万元;在天猫平台上的旺季统计销量分别为39.34、59.92和45.35 t,销售额分别为102.97万、118.26万和102.38万元。2019—2020年平谷桃的电商销售活跃,2021年稍有下降,月销量的统计高锋在8月。两平台最受欢迎的是水蜜桃,价格主要集中在20~40元/kg,峰值均出现在7月。淘宝平台最受欢迎的包装大小为3.5~5.0 kg,天猫则为1.5~2.5 kg。对平谷桃销售渠道的调研结果表明,目前主要的销售方式仍是商贩收购,电商销售占比低,农户有强烈意愿发展电商渠道。   相似文献   
8.
土地利用的生态服务价值——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土地是一切陆地生态系统的载体 ,人类的一切活动同样离不开土地 ,在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各类生态系统的状况进而影响到它们为人类所提供的服务与功能。在综合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针对平谷区做出修正 ,计算得出平谷区 1996年至 2 0 0 1年 5年间在GDP增加 14 6亿元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增加了 0 3亿元 ,很好地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但是与全国的平均水平相比生态价值所占比例偏低 ,建议该地区在土地利用结构中还应加大生态建设的比重。  相似文献   
9.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的时空联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理设置项目区是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的核心内容。该文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基于供需和级差地租理论,在已有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和挂钩分区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城镇建新适宜度与农村拆旧适宜度评价,经建新地块的规划修正和拆旧地块的空间相对集聚、适宜度一致性修正,选择出挂钩建新区和拆旧区,然后通过挂钩联建的关系原理分析,建立了挂钩时空联系的逻辑模型,将建新区和拆旧区组合形成挂钩项目区。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的筛选出建新区与拆旧区,可以实现挂钩项目区的组合联建与时空配置。研究区整体上属于"供大于求"的挂钩类型区,农村居民点拆旧潜力的供给能够满足城镇建新的需求;全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可规划为22处,时序上分为近期8处、远期14处,空间上包括乡镇内挂钩17处、乡镇间挂钩5处;经建新用途、拆旧与安置方式的合理安排与设置,实现了促集约和保发展的挂钩目标。该研究为挂钩项目区条件设定与选择、空间联动和时序安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生态服务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使用同期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采用了不同土地利用分类方法的北京市集体土地地籍调查图,分析了现行土地分类下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内部的农用土地存在及其结构,测算了其所具有的生态服务价值。研究结果发现农村居民点作为一种混合地类存在,具有一定的生态服务功能。这些生态服务类型的存在对农村居民点内部生态环境的维持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区域农村居民点的生态服务功能组成发生着规律性变化。研究结果对于当前“农村居民点用地减少与城镇用地增加的挂钩”工作的开展、建立区域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以及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