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玫瑰(Rosa rugosa Thunb.)不同品种单株产花量的年度稳定性问题。【方法】选用13个玫瑰品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4次重复,每小区10~12株,连续两年测定各品种的单株产花量,应用AMMI(additive main effects and multiplicative interaction,又称为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对连续两年的单株产花量的基因型、环境和基因型与环境(G×E)互作进行了探讨。【结果】基因型、环境及G×E互作的平方和分别占总平方和的65.610%、12.352%、22.038%,均达极显著水平,而误差仅占2.75×10-17%,参试品种的单株产花量在500~1 500 g;AMMI双标和排序图表明,紫云、玉盘、唐紫、唐粉、紫枝玫瑰、朱龙游空与2006年的环境互作为正,而与2007年的环境互作为负;赛西子、唐红、西子、紫芙蓉、朱紫双辉、紫雁、香刺果与2007年的环境互作为正,与2006年的环境互作为负。AMMI品种适应性分析显示,朱龙游空、唐紫和赛西子具有最佳适应性。【结论】AMMI模型很好地解释了玫瑰品种产量性状的基因型效应、环境效应和G×E互作效应。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单株产花量高且稳定的品种有西子、紫芙蓉和赛西子(1 200~1 800 g),相对稳定的品种有玉盘、唐粉、紫枝玫瑰、紫云、紫雁和朱紫双辉(800~1 150 g),高产但较不稳定的品种有唐紫和朱龙游空(1 700~2 600 g),产量低也不稳定的品种是唐红和香刺果(500~600 g)。 相似文献
2.
3.
4.
AMMI模型在马铃薯品种区试中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志平 何凤发 王季春 唐道彬 吕长文 YANG Zhi-ping HE Feng-f WANG Ji-chun TANG Dao-bin L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2):322-325
应用AMM I模型对6个马铃薯品种的区试产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线型回归分析的条件不具备时,AMM I模型可解释基因型与环境之间的互作。通过AMM I模型双标图和稳定性参数可以比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的大小,进而评价各参试品种的稳定性与适应性。 相似文献
5.
以湖南推广种植的10个早稻和8个晚稻品种为基因型材料,在安全区、轻微度和轻度污染区选择4个试验点进行试验,通过AMMI模型研究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对稻米Cd积累量及其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Cd污染程度和生长季节对稻米的Cd积累量均有显着影响,污染区晚稻品种的稻米Cd超标率明显高于早稻;基因型对早稻稻米的Cd含量具有极显着影响,因而可通过选择种植稻米含量低且遗传稳定性好的低积累品种来降低稻米的Cd积累量;环境对晚稻稻米Cd积累量的影响占主导效应,可通过分析品种地点的互作效应来确定低积累品种的适宜推广区域。稳定性参数Di值的计算明晰了稻米Cd积累量的稳定性,对于正确指导低积累品种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选择冬播麦区9个小麦主产省份有代表性的9个品种,分别在9个省份种植,对其品质性状进行系统分析表明,品质指标在不同小麦品种以及不同地点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蛋白质含量、形成时间的环境作用大于基因型作用;沉降值、硬度、稳定时间、延伸性和拉伸面积的基因型作用大于环境作用。通过AMMI模型(主效可加互作可乘)对基因型和环境互作对部分品质性状的影响进行分析,品种和环境互作程度比较大的为四川试点,比较小的为陕西和河南试点;同时,不同品种的不同品质指标有不同的适宜区,对于沉降值而言,陕65在四川有好的适宜性,对于稳定时间 相似文献
7.
选择当地大面积推广的5个玉米品种:正红311(1)、成单30(2)、川单428(3)、隆单8(4)和川单418(5),种植于四川射洪县玉米示范区的7个试点,通过AMMI模型研究品种和环境交互效应对玉米籽粒积累重金属能力的影响,旨在获得对重金属吸收具有低积累性和环境适应性较好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Cu的品种效应(SS,平方和)占总效应的77.6%,玉米籽粒低积累Cu的性状有很高的重现性;而As、Hg、Pb、Zn、Cr5种重金属元素品种与环境交互效应同品种、环境效应比较占主导作用,分别为63.4%、74.3%、50.3%、69.2%和57.5%。通过双标图分析,比较了不同玉米品种籽粒富集重金属能力的大小和稳定顺序。AMMI模型为研究品种×地点交互效应对作物积累重金属能力的影响和评价品种稳定性提供了较好的分析方法,对于低重金属积累品种的准确筛选和成功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对双季稻产量演变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25年定位施肥试验为平台,采用AMMI模型对影响双季稻总产量稳定性的施肥处理、环境和二者互作进行分析。【结果】(1)施肥处理与环境互作(F×E)平方和占方差分析总平方和的9.78%,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AMMI模型的交互效应主成分(IPCA)前三项累计解释了88.46%的互作平方和,其稳定性参数(Di值)与Shukla变异系数和变异系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和0.83,均达到了极显著相关。(2)均衡施化肥可以有效提高双季稻产量和产量稳定性,在等量养分条件下配施有机肥进一步提高了其产量和产量稳定性,其中在产量方面,配施30%、50%和70%有机肥处理较均衡施化肥处理(NPK)分别提高6.15%、3.88%和7.75%;在稳定性方面,分别提高25.91%、59.78%和29.31%。【结论】AMMI模型很好地解释了施肥处理与环境的互作效应,是评价长期施肥条件下双季稻产量稳定性的有效方法。根据分析结果得出,有机无机肥配施是该区域双季稻高产和稳产的最佳施肥措施,其中等比例配施有机无机肥在产量相对较高的条件下(与均衡施化肥处理相比)稳定性最好;30%有机肥配施70%化肥和70%有机肥配施30%化肥两个处理在稳定性相对较好的情况下产量最高、适应性最强。 相似文献
9.
AMMI模型在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基因型、环境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玉米品种单位面积果穗数的影响,评价山东省不同玉米品种的稳定性和地点的鉴别力。[方法]采用AMMI模型对2010年山东省鲜食糯玉米品种区域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3条主成分轴共解释了98.09%的互作平均果穗数;LN7087和鲁甜糯1号属于高产、稳产型品种,适应性广;鲁星糯1号平均果穗数较高,稳定性差;莱农糯11、鲁糯6号平均果穗数较低,稳定性较好,适应性广泛。e1和e2试点对品种的分辨力较强;e3和e5试点对品种的分辨力较弱。[结论]AMMI模型分析方法可用于评价玉米品种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较透彻地分析环境和基因互作效应,但也有局限性。该研究可为在较短时间内建立较客观地评价玉米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的统计分析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小麦新品种川农16产量评价和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5
利用AMMI模型对2001年和2002年国家小麦区域试验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川农16稳定性和丰产性好,适应性广。采用逐步回归法获得川农16产量的多元回归方程为:y=-415 2685+16 0237x1+7 9396x4+8 0625x5-1 4065x6。结合偏相关和通径分析表明川农16是典型的穗数型品种。其有效穗对产量贡献最大,千粒重和穗粒数次之。有效穗与千粒重易协调,而与穗粒数协调较困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