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61篇
  免费   339篇
  国内免费   588篇
林业   2600篇
农学   575篇
基础科学   1008篇
  848篇
综合类   4600篇
农作物   283篇
水产渔业   754篇
畜牧兽医   2176篇
园艺   1156篇
植物保护   188篇
  2024年   60篇
  2023年   207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294篇
  2020年   338篇
  2019年   335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270篇
  2016年   345篇
  2015年   450篇
  2014年   825篇
  2013年   766篇
  2012年   913篇
  2011年   934篇
  2010年   885篇
  2009年   978篇
  2008年   1084篇
  2007年   888篇
  2006年   813篇
  2005年   755篇
  2004年   505篇
  2003年   437篇
  2002年   243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175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10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蒙古草原作为全球干旱、半干旱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诸多研究关注的热点区域。家庭牧场作为内蒙古草原基本的生产和管理单元,探析其可持续发展有助于为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阐述了内蒙古草原家庭牧场的形成历程及定义;并分别侧重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经济系统、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3个方面总结了其研究进展;最后分别在坚持草牧业发展理念、依托景观可持续性科学指导、加强3个界面耦合研究、扩展沙地草原、关注未来发展模式、重视技术支撑等6个方面就内蒙古草原家庭牧场进行了研究展望。希望本研究在为内蒙古草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的同时,亦能为全球干旱、半干旱草原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林业》2021,(3):1-1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天然物种库"。湿地兼具了自然界的顶级颜值和强大实力,它用多彩和谐的自然之美装点着人类生存的家园。幅员辽阔的内蒙古有河流、湖泊、沼泽和人工湿地4类19型,总面积9015.90万亩,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5.08%,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1.25%.  相似文献   
3.
溶解氧(DO)是调控地表水水质、维持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因子。当前我国许多河流因有机污染而出现缺氧现象,因此,曝气就成为水体治理和生态修复的一种常用手段。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昼夜变化能够显著影响水体的自然复氧过程,曝气与日间和夜间的自然复氧过程相叠加时可能产生不同的耦合效果。本研究以典型平原河网水系某河流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日间曝气、夜间曝气模式下,对河流表、底层溶解氧等水质指标进行多日连续监测,以研究不同曝气节律对河流的复氧效果。结果显示,日间曝气对夏季河流水体补氧贡献不显著,且夜间停止曝气后水体出现了显著的缺氧状况。夜间曝气对水体的补氧效果较好,结合昼间水体的自然复氧,能够全日避免水体出现缺氧情况。本研究表明,在了解水体自然复氧能力的基础上合理地结合夜间曝气,将可能获得更加高效的曝气方案。  相似文献   
4.
根据祁连山国家公园甘肃片区自然教育资源分布特点,按东、中、西三段地形规划自然教育线路,东段自然教育线路:天祝三峡线路、马牙雪山线路、祁连冰沟线路,中段自然教育线路:山丹马场一场-平羌口线路和马蹄寺线路,西段自然教育线路:康乐草原-孔岗木线路和祁青南锅龙-洪水坝河线路。规划自然教育线路解说系统分为自然教育中心、步道导览解说、特色观赏台解说。  相似文献   
5.
毋茜  傅国华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6):97-102,129
为了评估生态旅游对保护区的贡献,特别是对当地居民的影响,对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进行深入调研.结果发现,积极的政策为当地生态旅游发展提供财政保障,生态旅游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并一定程度提高了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但存在一定的经济利益分配不均现象,此外当地人参与相关决策和培训机会较少.因此,为实现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真正授权当地人参与生态旅游决策,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提供更多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以社区为基础的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自然保护地原则上按核心区和一般管控区实行分区管控。各类保护地巡护道路设计体系目前没有相关设计规范。文章对保护地内巡护道路的等级、平纵设计指标、横断面指标的确定需考虑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指标和参数,以期对后续巡护道路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RGB图像连通性,提出一种图像快速切割多重去噪法(fast cutting and multiplede-noise,简称FCMD),并与现有的4种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处理时长适中,对单色叶和杂色叶的识别像素、色阶均值、色阶中位数的准确率均达到98.78%及以上,综合表现最优.FCMD能够在不同的边缘算子下完成对各种类型叶片准确、快速的切割消噪,其中以sobel算子的处理效果最优,其处理效果与手动切割(CK)无明显差异.同时,FCMD法在中高分辨率(3750×2500)的切割效果与手动切割无明显差异,而所用时长仅为CK的23.21%,效率提升近5倍.因此,FCMD是一种高效、准确、适用范围广的RGB图像自动化叶片切割去噪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辽宁省自然保护地重叠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描述辽宁省6类235处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情况与重叠现状及特征,由此对辽宁省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格局现状进行评价,为辽宁省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提供科学参考与理论依据。  方法  利用最邻近指数分析与核密度分析,评价辽宁省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现状,同时提出了自然保护地镶嵌体的概念,通过分析镶嵌体内部的重叠板块占比情况,对辽宁省自然保护地重叠现状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相较于传统重叠率分析方法,为分析一个区域内多层重叠的情况我们提出了自然保护地多元重叠率计算方法。  结果  (1)辽宁省自然保护地的最邻近比率为0.904,表明辽宁省自然保护地分布属聚集型分布;(2)结合自然保护综合地理区划,辽宁省自然保护地主要形成4个聚集区域;(3)辽宁省自然保护地存在重叠情况的自然保护地数量占自然保护地总数的50.43%,重叠面积占辽宁省自然保护地的8.63%。重叠情况主要发生在自然保护区与自然公园之间,数量共107处,面积达134 421.1 hm2;(4)辽宁省存在重叠的斑块中两层重叠82处、三层重叠13处、四层重叠1处;(5)辽宁省可划分为36个自然保护地镶嵌体,其中内部重叠率高于50%的保护地镶嵌体有8处,最高为81.34%;低于10%的保护地镶嵌体有6个,最低为1.82%。  结论  将重叠保护地进行整合优化时,镶嵌体重叠率过高代表保护服务功能与划定保护范围过剩,整合时对于这种情况所涉及的保护地建议以合并为主。下一步对于计划新建自然保护地应将现有保护服务力度较低或中等区域进行补充完善,将如辽东半岛阔叶落叶林与湿地区南部的沿海陆域利用起来。在解决重叠与地质遗迹等情况后确保保护等级不下降,保证保护力度与保护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传统的玉米病害识别方法中特征提取主观性强及误识率高的问题,提出利用卷积神经网络对玉米病害进行识别。以玉米病害图像和健康图像共5种类别的玉米图像为研究对象,并采用LeNet模型进行试验。首先,按照8∶2的比例为每种玉米病害图像选择训练集和测试集。然后,通过试验组合和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不同卷积神经网络结构设置对准确率的影响,选出最佳参数。另外,选用Adam算法代替SGD算法来优化模型,通过指数衰减法调整学习率,将L2正则项添加到交叉熵函数中,并选择Dropout策略和ReLU激励函数。最后,确定了一个10层CNN网络结构。试验结果显示,玉米花叶病、灰斑病、锈病、叶斑病和玉米健康识别率分别为95.83%、90.57%、100%、93.75%、100%,平均识别率达96%,平均计算时间为0.15 s。经试验结果比较,该模型识别效果明显高于传统方法,为玉米病害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庄艳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3):87-89,109
该文介绍了国家森林步道安徽段的基本情况,并就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下国家森林步道安徽段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国家森林步道总体规划编制和建设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