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8篇
  免费   162篇
  国内免费   317篇
林业   156篇
农学   247篇
基础科学   262篇
  724篇
综合类   1729篇
农作物   156篇
水产渔业   70篇
畜牧兽医   225篇
园艺   92篇
植物保护   14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121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59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180篇
  2013年   198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38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根据2010-2015年在靖海湾与五垒岛湾进行的海蜇(Phopilema esculentum)放流前本底调查和放流后跟踪调查结果,对比分析靖海湾与五垒岛湾海蜇苗种的放流密度及成活率。结果表明,靖海湾与五垒岛湾海蜇自然群体资源量均较低,放流群体贡献率非常大。2010-2015年靖海湾海蜇苗种放流密度为(26.92~30.96)×10~4尾·km~(-2),平均为29.45×10~4尾·km~(-2),五垒岛湾海蜇苗种放流密度为(23.05~25.14)×10~4尾·km~(-2),平均为23.97×10~4尾·km~(-2),对比结果表明靖海湾年放流密度均高于五垒岛湾。近6年,靖海湾海蜇苗种成活率分别为0.25%~0.83%,平均为0.51%,五垒岛湾苗种成活率分别为0.31%~0.96%,平均为0.67%,五垒岛湾放流苗种成活率略高于靖海湾。通过靖海湾与五垒岛湾海蜇放流效果对比分析,海蜇苗种成活率与自然群体资源量、海蜇放流密度及海蜇苗种规格等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本研究可为山东半岛南部海蜇资源的修复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土壤通报》2020,(2):398-403
以红花株系‘2-3’为材料,通过检测红花幼苗期、花蕾期、成熟期不同器官N、P、K、Na、Ca、Fe、Mn、Cu、Zn、Pb、Cd等矿质元素含量,探计了红花生长过程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及吸收后矿质元素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特点。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红花对矿质元素吸收、器官分配差异明显;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N、P、K含量不同,幼苗期叶中N含量最高,茎中P、K含量较高,从幼苗期到成熟期N、P、K向花和蕾转移,根、茎、叶N、P、K含量呈下降趋势,而花中K含量上升最快;N、P、K需求量高于Fe、Mn、Cu、Zn等元素,氮磷钾三元素比较,花蕾期累积能力为P> K> N,成熟期累积能力为P> N> K,Na在红花的根和茎中累积能力最强,Ca在叶中累积能力最强,Fe和Cu在幼苗期累积能力最强,Fe、Cu、Zn在花蕾期和成熟期均以花蕾和种子生长中心累积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低分子有机酸对龙葵吸收镉(Cd)的影响,以期为提高贵州地区黄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效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种植龙葵,待龙葵生长60 d后,将不同浓度的低分子有机酸(柠檬酸、苹果酸和酒石酸)及其复合处理(柠檬酸+苹果酸、柠檬酸+酒石酸)以溶液形式加入土壤,以添加500 mL去离子水为对照(CK),1个月后收获植株样品并采集土壤样品,分析不同处理对龙葵生长及吸收转运重金属Cd的影响.[结果]柠檬酸添加量为2.5 mmol/kg时龙葵单株生物量最高,较CK显著增加6.75%(P<0.05,下同),其他处理的生物量均低于CK.3种有机酸均能强化龙葵根、茎、叶和果实对Cd的吸收,表现为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各部位的Cd含量表现为叶>茎>根>果实,且均在苹果酸添加量为5.0 mmol/kg时达最大值,分别为CK的1.68、1.53、1.21和1.32倍.添加2.5 mmol/kg酒石酸和5.0 mmol/kg苹果酸时龙葵对Cd的累积量较高,二者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添加柠檬酸、苹果酸和酒石酸均能提高龙葵对Cd的转移和富集能力,作用表现为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其中,添加5.0 mmol/kg苹果酸时龙葵对Cd的富集系数最大,为12.81.相对于单一有机酸处理,复合有机酸处理对龙葵富集Cd的能力无明显优势.[结论]添加适当浓度的柠檬酸、苹果酸和酒石酸均能提高龙葵各部位对Cd的吸收及土壤Cd从地下向地上部转移的能力,促进龙葵对Cd的转移和富集;其中苹果酸添加量为5.0 mmol/kg时,龙葵对Cd的累积量相对较高且富集系数最大,对土壤中Cd的植物修复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认识四川冬春季参考作物蒸散量(ET0)的变化特征,利用1980—2016年四川35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采用泰森多边形、气候倾向率和克里金空间插值等方法对其冬春季ET0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敏感性和贡献率分析了ET0的变化成因。结果表明:ET0的年代际变化呈先降后增的趋势,空间上呈明显的西南高东部低的分布特征,且高值区范围持续扩大,低值区范围波动缩小。ET0的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春季ET0气候倾向率和空间差异明显大于冬季,且ET0高值区与低值区空间分布受海拔高度影响明显。ET0的同一日多年平均值自初冬至初春逐渐上升,1月22日—5月2日仅有8 d的ET0值低于多年日平均值,具有明显连续的高值时段。ET0对日照时数的变化最敏感,其次是对相对湿度与平均气温,对三者均呈高敏感性。平均气温的正贡献率是引起ET0变化的主导因子,其次是相对湿度。研究时段内平均气温的升高对ET0的正效应和相对湿度的降低对ET0的负效应,超过了日照时数减少对ET0的减少效应,导致四川地区冬春季ET0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正> 自从镉被证实是对人类最有害的一种元素,是痛痛病的致病原因以来,镉在作物体内的累积和作物对镉的耐性已成为广泛的研究课题。过去对各种作物影响镉吸收的制约因子的研究虽获得了大量资料(Dage 等1981)。但关于作物种类间镉的累积特征和耐性的系统研究的报道,很少见到。作者曾指出,作物对镉的累积固有特征取决于该作物是属于哪一科的。用分类学的方法可作为了解作物对金属的吸收及其耐性的生物化学机理的基础,同时也可作为对选择恰当的作为监测土壤受重金属污染的供试作物的基础。对供试作物进行组织分析,目前被认为是一种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6.
春植蔗糖分累积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7.
数量化理论Ⅲ在土地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文对土地质量综合评价的方法进行了探讨,首次提出将数量化理论Ⅲ应用于土地质量分级。与目前使用的系统聚类、动态聚类方法相比,数量化理论Ⅲ更适合于变量类型为定性变量的土地资源调查资料的分类。它弥补了系统聚类方法和动态聚类方法在土地资源评价中应用的局限性,数量化理论Ⅲ是一种可用于土地质量分级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应用常染色体上的标记基因研究能够加快数量性状的遗传进展。亲代由标记基因遗传给后代的加性遗传方差值可以用来测定标记基因这种效益。分别在个体水平上以及在复合连续平衡的分离群体水平上建立了标记基因加性遗传方差值的理论方程。这些方程包括与标记基因连锁的数量性状位点数、这些数量性状位点的效应值以及与标记基因有关的重组率。并就分离群体中标记基因加性遗传方差的期望值进行了推导。在分离群体的系谱选择方案中,常染色体上遗传方差中绝大部分与位于该染色体上的标记基因相关。对于牛的一个平均长度染色体来讲,这部分值大约是该染色体孟德尔分离方差值的40% 。标记基因的位置效应和干扰因素对这一期望值的影响是很小的,而染色体的长度对期望方差值影响很大。如果标记基因缺乏多态型以及染色体替代效应估计偏差会大大降低MAS的选择效果。常染色体上标记基因遗传方差期望值的大小表明:即使当标记基因处在一个非活动位点,在分离群体中,仍有较大的染色体替代效应存在。  相似文献   
9.
陕西渭北黄土高原是我国苹果优生区之一,近年来这一地区在果树氮肥的施用方面存在问题很多,凭经验施肥,偏施氮肥,影响了果实的品质和产量,而且造成了大量的肥料浪费和硝态氮累积。通过对该地区8县87个苹果园不同土壤剖面中的硝态氮进行分析和测定,发现测试果园土壤0~120cm土层累积了大量的硝态氮,这些累积的硝态氮还有继续向下淋溶的趋势,造成肥料大量淋失。通过对影响陕西渭北苹果园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因素研究,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控制和减少硝态氮累积,提高肥料的利用率。1合理施肥大量施用氮肥是造成硝态氮累积的根本原因。研究…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