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6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241篇
林业   32篇
农学   406篇
基础科学   7篇
  257篇
综合类   1002篇
农作物   352篇
水产渔业   35篇
畜牧兽医   112篇
园艺   129篇
植物保护   7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77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瓜EMS诱变突变体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辣椒黄绿苗突变体生物学特性及生长动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96-140牛角辣椒及96-140辣椒黄绿苗突变体(96-140YBM)生物学特性、生长动态、抗病性等方面进行了测定,试验收结果表明96-140辣椒黄绿苗突变体不仅在生长势,叶片、株重、单果重等方面强于96-140,而且在抗疫病方面明显强于96-140牛角辣椒。96-140YBM性状遗传稳定,苗期遗传标记性状明显,在杂交育种及纯度鉴定上有较大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4.
胡萝卜黄色突变体的遗传及表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胡萝卜‘新黑田五寸’品种的高世代自交系中发现了能稳定遗传的黄色突变体。遗传分析证明该黄色突变性状为单基因隐性遗传, 绿色对黄色为完全显性。黄色突变体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仅为正常株的29.3% ~50.1% , 且黄色不受温度光照等环境的影响。黄色突变体( yelyel) 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量明显少于正常株系( YELYEL ) , 但在等位基因杂合时( YELyel) 与正常株系的生长量、产量和营养品质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
水稻细胞培养筛选抗稻瘟病突变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分子育种过程中采用卡那霉素作为选择抗生素,淘汰未经转化的春小麦芽不十分敏感,88%正常生长,开花、结实,导致白化苗约12%,死去仅占10%.  相似文献   
7.
8.
 用培养皿滤纸吸附测定法和不伤根土壤拌菌处理及针刺接种法,测定了大白菜软腐病菌游动性突变体进入大白菜体内、并在其中侵染定殖和扩展的特性。结果表明,游动性丧失和增强的突变体都可以通过种子萌发和主动接触进入大白菜体内、并可以在体内有短期的繁殖,但菌量远低于野生菌。大白菜叶片接种实验说明,这两种突变体也都可以进行短距离扩展,但扩展距离和菌的繁殖量低于野生菌。  相似文献   
9.
 从山西运城、临汾、长治、晋中、大同等地保护地黄瓜灰霉病病株上采集、分离的分属于3个不同菌丝融合群的8个灰葡萄孢菌单孢菌株,经氯酸盐诱导处理,共获得了抗氯酸盐的硝酸盐利用缺陷突变体(nit突变体)59株,其中nit1型38株,nit3型10株,nitM型11株。所有nit突变株分别在PDA斜面转管培养3次(21 d)后,除6株恢复成野生菌株外,其余多数nit突变菌株表现稳定。来源于同一野生菌株的不同类型nit突变体间或同一菌丝融合群不同野生菌株的nit突变体间可产生互补反应而形成异核体,其中以nitM型突变株互补性最好,在利用nit突变体测定灰葡萄孢菌营养体亲和性时应作为标准菌株。来源于不同菌丝融合群的nit突变体间不能产生互补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施氮量处理下水稻株型、物质生产以及产量的变化规律,为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栽培管理提供参考。【方法】2015-2016年,以蜀恢498(R498)及其突变体sg1和sg2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其中施氮量为主因素(0,90,180 kg/hm~2以下简称为CK,N90,N180),水稻材料为副因素,分析了不同施氮处理下蜀恢498及其突变体节间长度、叶部特征、叶面积指数、高效叶面积率、粒叶比、干物质量、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结果】(1)施氮对R498及其突变体sg1和sg2上部N_1~N_5节间长度均有一定影响,其中N_1、N_2和N_3的节间长度均表现为R498sg1sg2,差异达到显著水平,N_4和N_5节间长度无明显变化规律。在同一节间下,低氮处理(N90)的节间长度与高氮处理(N180)的差异不显著。与CK相比,施氮增加了水稻叶片长度和宽度、单叶面积以及叶面积指数,降低了2016年高效叶面积率。(2)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粒叶比呈降低趋势;3个材料中,sg1的粒叶比最大,比R498和sg2分别高14.97%和34.83%。(3)干物质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N90与N180处理间差异较小。2015-2016年,水稻的产量均表现为R498sg1sg2。R498、sg1和sg2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大。2015和2016年,R498、sg1和sg2 N90处理的产量比N180处理分别减少了14.96%,14.45%,23.77%和2.23%,6.25%,8.66%。有效穗数和千粒质量均表现为R498sg1sg2,而颖花数和着粒密度则表现为sg2sg1R498;施氮对有效穗数影响最大,N90与N180处理间差异总体达到显著水平。(4)2015和2016年,N90处理氮肥偏生产力处理显著高于N180处理。氮肥农学利用率表现为sg2sg1R498,氮肥偏生产力表现为R498sg1sg2。【结论】突变体sg1对氮响应较慢,在水稻育种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在杂交品种选育中,可通过观测不同材料在不同供氮水平下的表现,从而选育出稳产增产的水稻新品种,更好地实现减氮稳产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