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4篇
  免费   229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林业   49篇
农学   452篇
基础科学   690篇
  253篇
综合类   3630篇
农作物   3258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149篇
园艺   309篇
植物保护   2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295篇
  2014年   442篇
  2013年   407篇
  2012年   524篇
  2011年   462篇
  2010年   493篇
  2009年   440篇
  2008年   361篇
  2007年   307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327篇
  2003年   287篇
  2002年   263篇
  2001年   270篇
  2000年   280篇
  1999年   243篇
  1998年   241篇
  1997年   227篇
  1996年   226篇
  1995年   167篇
  1994年   219篇
  1993年   165篇
  1992年   264篇
  1991年   199篇
  1990年   145篇
  1989年   19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11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广西甘蔗生产规模发展形势及时空关联分布特征,为提升广西区域甘蔗产业的竞争力、推动广西甘蔗产业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对广西14个地级市的甘蔗生产规模比较优势进行分析,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其时空关联分布特征,并对影响甘蔗规模比较优势的内部因素进行显著性分析。【结果】2011—2018年广西14个地级市的甘蔗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0,且省域整体甘蔗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均大于1.10;各地级市间规模比较优势指数又具有显著差异性,呈现一轴两翼的分布局面,其中桂中和桂西较高,最大值为3.50左右;桂东偏低,数值均小于0.10,表明广西区域内甘蔗生产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从空间均衡性来看,2011—2018年全局Moran’s I指数均大于0.10,表明广西甘蔗生产规模比较优势存在显著为正的全局自相关性,并根据LISA集聚的结果进一步表明,高集聚区数量逐渐增加至4个,无显著相关性区域的数量由9递减至2个,整体呈现出点—带—片的空间结构特征,省域间空间集聚关联性不断增强。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得出,影响因素按照显著性程度大小依次为单位面积机械化水平、产业结构指标、财政支农水平、农户人均纯收入,而单位面积劳动力对其不产生显著性影响,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建议】依据广西各市甘蔗规模比较优势空间格局特征及因素间影响程度进行优劣互补,增强桂中甘蔗“双高”基地空间溢出效应;培养良种,有效降低农户甘蔗生产及企业加工成本,保障甘蔗产业规模化经营,从而实现甘蔗生产综合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根据云南省推广甘蔗收获机械的实际情况,从农户层面探究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宣传推广效果不佳的具体原因,从多个角度提出增强推广应用效果的可行性建议,为促进甘蔗收获机械在云南地区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大中型甘蔗收获机不适宜坡地、小行距和小地块蔗地作业问题,研发了4GQ-1C型甘蔗收获机。为验证机器适应性和可靠性,对比现有机型,进行了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GQ-1C型甘蔗收获机在进行单行种植模式甘蔗收获时,相比132、194 kW两种机型的甘蔗收获机,具有甘蔗含杂率低、损失率低和作业灵活等优点,能适应小地块、较窄行距和坡度较大蔗地机收作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甘蔗是我国食糖的重要来源之一。文章从甘蔗全程机械化生产、优良品种的选择、一次性施肥技术、高效除草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和宿根蔗持续丰产技术等6个方面,总结出一套甘蔗节本增效栽培管理技术,旨在为广大甘蔗种植者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甘蔗BtG-2是利用农杆菌介导法把Cry1Ac-2A-gna融合抗虫基因导入‘新台糖22号’的转基因甘蔗株系,具有良好的抗虫特性和农艺性状。为了明确转基因甘蔗BtG-2的分子特征及其检测方法,推进其生物安全性评价工作,以BtG-2的T2代为研究材料,利用Southern杂交检测外源基因在转基因甘蔗基因组内的拷贝数;利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分离外源基因在甘蔗基因组中插入位点的侧翼序列,并建立了该转化体高效灵敏的特异性PCR检测方法。结果表明:Southern杂交检测证明外源T-DNA以单拷贝方式插入BtG-2株系;经过3次的热不对称巢式PCR扩增,获得外源基因T-DNA左边侧翼序列984 bp和右边侧翼序列705 bp;以这2个序列和相应的T-DNA的左右端序列分别设计3对检测引物对,建立了BtG-2株系的转化事件特异性PCR检测方法,扩增效率最高的引物对LS011/LA451和RS160/RA588分别扩增到440 bp和428 bp的特异片段。其中T-DNA左侧设计的LS011/LA451检测引物对扩增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能够在甘蔗BtG-2基因组DNA相对含量为0.1%的模板中检测出转基因目的成分,相当于9个单倍体基因组拷贝数。本研究完成了转基因株系BtG-2的分子特征及其转化事件特异性检测,为该转基因甘蔗及其衍生产品的检测和身份识别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广西糖业》2021,(1):F0002-F0002
4、品种:桂糖44号亲本:ROC1x桂糖92-66。特征特性:植株直立均匀,中茎,丰产稳产,高糖,宿根性强,亩有效茎数多。蔗茎产量:据2012~2013年广西甘蔗品种区域试验两年新植和一年宿根试验,平均甘蔗亩产量7.19吨,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5.2%,其中新植增1.85%,宿根增11.8%。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甘蔗梢腐病不同病原菌的致病力差异,利用4份野生菌株(2份Fusarium sacchari、1份F.proliferatum和1份F.andiyazi)与2份诱变菌株(F.sacchari和F.andiyazi的EMS诱变菌株),采用室内离体接种方法对9份甘蔗种质材料进行梢腐病病原菌致病力测定及甘蔗抗性鉴定,根据病斑大小划分抗性等级评价甘蔗的抗性。结果表明,试验的9份材料中,不同甘蔗材料对不同梢腐病病原菌抗性不同,诱变菌株致病力整体上明显变弱,但在个别甘蔗材料上结果相反,说明不同甘蔗品种对病原的不同致病基因响应效果不同。F.andiyazi能够较快识别并侵入甘蔗叶引起发病,CP85-1308对5个不同菌株抗病性最好,F134和CP72-1210材料对3种病原菌均表现为高感。甘蔗分蘖期对梢腐病菌的免疫力较伸长期差、易感染,甘蔗梢腐病的抗性评价较佳时期为分蘖期。  相似文献   
8.
甘蔗是我国重要的糖料作物,对我国食糖安全起重要作用。但由于人工成本、地租等生产成本不断升高,导致甘蔗效益逐年减少。因此,如何提高单位面积甘蔗效益是当前甘蔗产业面临的重大问题。采用文献数据、面上调查、数据收集、实地调查和试验结果相结合的调查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我国甘蔗间套种玉米历史和现阶段主要模式进行差异分析。宿根蔗间套种玉米主要有每行间种和隔行间种二行两种模式,且宿根蔗间套种模式当前只能靠人工操作,规模化发展难度大;新植蔗间套种玉米的主要方式有等行距每行种植、等行距隔行种植、宽窄行间套种(宽行2.4~3.2米)等模式,但是等行距间套种无法机械化种植难以推广,而宽窄行间套种模式适合机械种植但严重影响单位面积甘蔗苗数;甘蔗轮作玉米能实现机械化种植和管理,但是只能在甘蔗良种繁育基地推广应用。因此,选择适合的间套种品种和合理种植模式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金属硫蛋白是一类富含巯基的低分子量蛋白,在植物的重金属解毒及细胞氧化还原调控等方面起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甘蔗热带种Badila组培苗为材料,分别测定了其在CdCl2、ZnSO4和CuCl2水溶液培养条件下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重金属含量,结果显示其对上述3种重金属有较强的耐受与富集能力。继而克隆了ScMT1(登录号为KJ504373)、ScMT2-1-5(登录号为MH191346)和ScMT3(登录号为KJ5043704)3个金属硫蛋白家族基因,它们分别属于植物MT亚家族中的MT1、MT2和MT3型基因。ScMT1含有1个内含子和2个外显子,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长228 bp,编码75个氨基酸;ScMT2-1-5含有2个内含子和3个外显子,ORF长246 bp,编码81个氨基酸;ScMT3含有1个内含子和2个外显子,ORF长198 bp,编码65个氨基酸。RT-qPCR显示,Cd2+胁迫下,在甘蔗地上部和地下部,ScMT2-1-5均连续显著上调表达,而ScMT1的上调应答出现延迟。ScMT3在地上部的上调应答出现延迟,在地下部呈“扬-抑”趋势,提示甘蔗响应Cd^2+胁迫过程中ScMT2-1-5起更积极的作用,ScMT1参与胁迫后期的分子响应,而ScMT3不起主导作用。Cu^2+胁迫下,地上部ScMT1连续显著上调表达,ScMT2-1-5和ScMT3呈总体上调的表达趋势;地下部,ScMT1和ScMT2-1-5的上调表答均出现延迟,仅在胁迫后期显著上调表达,而ScMT3仅在胁迫前期显著上调表达。该结果提示了ScMT1、ScMT2-1-5和ScMT3在Cu2+胁迫响应过程中的协作关系,三者共同参与了地上部的胁迫响应,其中ScMT1起更积极的作用;此外三者还先后参与了地下部对Cu^2+胁迫的分子响应。Zn^2+胁迫下,ScMT1和ScMT3分别仅在地上部和地下部显著上调表达;ScMT2-1-5在地上部和地下部均呈“扬-抑”的应答趋势;提示了在甘蔗响应Cd^2+胁迫应答过程中ScMT1和ScMT3分别在地上部和地下部起主要作用,ScMT2-1-5参与了胁迫前期的分子响应。ScMT1、ScMT2-1-5和ScMT3在甘蔗不同组织中及在重金属(Cd^2+、Zn^2+或Cu^2+)不同累积水平下呈现出相似或互补的应答特性,提示上述甘蔗MT家族不同成员在重金属解毒及细胞氧化还原调控等方面产生了功能分化,且三者在应对过量Cd^2+、Zn^2+或Cu^2+对甘蔗组织造成伤害的过程中存在时空上的协同作用。该研究为深入理解多倍体植物甘蔗中MT家族各成员基因在重金属耐受过程中的协同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由于甘蔗收获机在收获过程中智能化水平较低,依靠人工操作很容易对甘蔗收获机的运行状态产生误判,从而造成物流通道堵塞、能源浪费、收割效率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PCA)、遗传算法(GA)和支持向量机(SVM)状态识别模型。首先,通过实地采集甘蔗收获机刀盘轴、行走轴、切段轴和风机轴扭矩和行驶速度特征信息,然后通过PCA进行数据降维,最后利用GA优化参数C、γ,使用每个特性信息来训练SVM,对甘蔗收获机运行状态进行分类。结果表明:PCA-GA-SVM状态识别模型对甘蔗收获机运行状态的识别准确率为93.75%,建模时间为3.688 s,与SVM(81.25%,9.487 s)、PCA-SVM(87.5%,5.817 s)和GA-SVM(90%,8.969 s)进行对比,该模型具有最高准确识别率和最快建模速度,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