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56篇
农学   6篇
基础科学   14篇
  47篇
综合类   105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8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8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随着大气CO2浓度的升高,主要由其引起的温室效应与对生物新陈代谢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显著。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评估和理解森林土壤CO2通量及其随空气和土壤温度的季节和昼夜变化规律,我们在长白山北坡典型阔叶红松林内利用静态箱技术进行了原位观测。实验在整个生长季(6月初至9月末)昼夜进行,利用气相色谱进行气体分析。结果表明: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是大气二氧化碳源,其CO2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和昼夜变化规律。通量的变化范围是(0.30-2.42)μmol穖-2穝-1,平均值为0.98μmol穖-2穝-1。土壤CO2排放的季节规律表明,土壤CO2通量的变化与气温和土壤温度的变化有关。CO2平均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7月((1.27±23%)μmol穖-2穝-1),最小值出现在9月((0.5±28%)μmol穖-2穝-1)。土壤CO2的昼夜波动与土壤温度变化有关,而在时间上滞后于温度的变化。森林下垫面土壤CO2通量与土壤温度显著相关,与6cm深度土层温度相关系数最大。基于气温和土壤温度计算的Q10值范围为2.09-3.40。图2表3参37。  相似文献   
3.
吉鹏越 《河北渔业》2011,(4):48-49,55
温室效应不仅是全球气候、环境的问题,也是涉及到人类社会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人类存亡的重 大问题.如何减少、循环利用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是缓解温室效应的必然举措,本文综述了有关二氧化碳循环利用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The annual series of δ13C were measured in tree rings of three Cryptomeria fortunei disks (OF-1, OF-2, and OF- 3) collected from West Tianmu Mounta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according to cross-dating tree ring ages. There was no obvious decreasing trend of the δ13C annual time series of CF-2 before 1835. However, from 1835 to 1982 the three tree ring δ13C annual series exhibited similar decreasing trends that were significantly (P ≤ 0.001) correlate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scatter diagram between estimated δ13C series of CF-2 from modeling and the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extracted from the Law Dome ice core from 1840 to 1978 were analyzed and a curvi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for reconstructing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was established with R2 = 0.98. Also, a test of independent samples indicated that between 1685 and 1839 the reconstructed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using the δ13C series of CF-2 had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Law Dome and Siple ice cores, with a standard deviation of 1.98. The general increasing trend of the reconstructed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closely reflected the 10ng-term variation of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recorded both before and after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Between 1685 and 1840 the evaluated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was stable, but after 1840 it exhibited a rapid increase. Given a longer δ13C annual time series of tree rings, it was feasible to rebuild a representative time series to describe the atmospheric CO2 concentration for an earlier period and for years that were not in the ice core record.  相似文献   
5.
立春的雪     
《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23(1):I0001-I0001
今年农历正月初九那天,天津下了很大的雪,据气象台说这是近年来很少见的,之后,就是接踵而来的冷空气。年初我国中东部地区大规模降雪,加上近期欧洲、南亚、日韩的暴冷,南半球的热浪和暴雨,让大家不由得不想到让全球变暖的温室效应。但到目前为止,对现在的气候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说明以及对未来变化趋势的预见还都是各持己见。如全球变暖说、深海巨震说、宇宙射线流说,而不仅仅是温室气体的排放使地球变热等等解说,大洋环流、冰川时代、厄尔尼诺、拉尼娜、拉马德雷等词汇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种媒体上。  相似文献   
6.
土壤有机碳转化与迁移研究概况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张东辉  施明恒  金峰  杨浩 《土壤》2000,32(6):305-309
本文论述了土壤有机碳的转化迁移模型,介绍了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进展,阐明了有机碳模型与温室效应的预估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温室效应对我国北方冬麦区粮食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现有品种和种植制度不变的条件下,计算了目前与CO_2倍增后我国北方冬麦区主要粮食作物的气候生产潜力.计算表明:CO_2倍增后各地小麦、玉米的生产潜力都将不同程度地提高.其中冬小麦生产潜力提高的幅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8.
奶牛热应激是指奶牛对不利其生理活动的环境高温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奶牛的最理想温度在10℃-20℃,近几年由于温室效应的影响,使全球气候变暖,奶牛热应激发生的频率增加。奶牛热应激的临床症状为:发病牛采食量降低,粗饲料采食量比精饲料采食量下降明显。饮水量增  相似文献   
9.
目前,随着我国集约化高密度饲养方式的迅速发展,全球气候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以及养殖场设施、结构及环境的简陋,使人们日益重视热应激对养殖业所带来的危害。高温已成为夏季众多环境因素中影响最大的应激因素之一。热应激是指动物机体对热应激源的非特异性防御应答的生理反应,其实质是指环境温度超过动物等热区中的舒适区上限温度所致的非特异性反应的总和。  相似文献   
10.
不同时期施用生物炭对稻田N_2O和CH_4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别在水稻季(R)和小麦季(W)设置对照(RB0-N0、WB0-N0)、单施氮肥(RB0-N1、WB0-N1)、20 t hm-2生物炭与氮配施(RB1-N1、WB1-N1)、40 t hm-2生物炭与氮配施(RB2-N1、WB2-N1)等8个处理,研究稻麦轮作周年系统N2O和CH4排放规律及其引起的综合温室效应(Global warming potential,GWP)和温室气体强度(Greenhouse gas intensity,GHGI)特征。结果表明:稻季配施20 t hm-2生物炭对N2O和CH4的排放、作物产量及GWP和GHGI均都无明显影响;稻季配施40 t hm-2生物炭能显著降低8.6%的CH4的排放和9.3%的GWP,显著增加作物产量17.2%。麦季配施20 t hm-2生物炭虽然对温室气体及GWP影响不明显,但显著增加21.6%的作物产量,从而显著降低21.7%的GHGI;麦季配施40 t hm-2生物炭能显著降低20.9%和11.3%的N2O和CH4排放,显著降低15.7%和23.5%的GWP和GHGI。因此麦季配施生物炭对减少N2O和CH4的排放、增加稻麦轮作产量及降低GWP和GHGI的效果较稻季配施生物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