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5篇
农学   19篇
基础科学   3篇
  6篇
综合类   149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38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小麦持久条锈病抗源品种89144(BJ144)芒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别以小麦持久条锈病抗源品种89144-2-3-11-2、89144-2-14-4-1-2为父本,感病小麦品种铭贤169为母本进行常规杂交,F1代种子单粒播种,在F2代成株期进行芒的分离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供试顶芒品系和全芒小麦杂交后,2组合F2代群体芒的性状分离均符合1∶2的理论比例,全芒对顶芒均为显性,且全芒受1对显性基因的控制。这是否说明小麦芒性或顶芒还存在隐性性状的可能,抑或与该小麦材料是外源DNA导入小麦的变异后代有关,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克隆大刺鳅(Mastacembelus armatus)促黄体生成素(LH)基因及明确其表达规律,为进一步阐明LH基因在大刺鳅性腺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功能及揭示大刺鳅的生殖调控机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RACE克隆大刺鳅LH基因cDNA全长序列,从GenBank中选择硬骨鱼类、两栖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等物种的LH氨基酸序列,通过ClustalX 2.1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以MEGA 6.0中的邻接法(NJ)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大刺鳅LH基因在不同组织及不同性腺发育期的表达情况.[结果]大刺鳅LH基因cDNA序列全长799 bp,包括224 bp的5'非编码区(5'-UTR)、131 bp的3'非编码区(3'-UTR)和444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共编码147个氨基酸残基,第1~22位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信号肽区域.大刺鳅LH氨基酸序列C-末端区域高度保守,但N-末端区域与其他硬骨鱼类、两栖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存在明显差异.大刺鳅LH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鱼类的LH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高,其中与黄鳝(Monopterus albus)的亲缘关系最近.大刺鳅LH基因在其脑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在其他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P<0.05);在卵巢、心脏、肝脏和精巢中的相对表达量次之;大刺鳅LH基因在不同发育期卵巢和精巢中的表达变化趋势一致,从II期开始其相对表达量随之增加,至V期时达峰值.[结论]大刺鳅LH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保守区域,其基因在各组织中广泛表达,尤其在脑组织和性腺中具有较高表达量,提示LH的靶基因可能在脑—垂体—性腺轴上,参与大刺鳅的性腺发育调控,主要促进卵母细胞和精子成熟并刺激排卵或排精.  相似文献   
4.
<正>母牛排卵后,膜细胞和颗粒细胞间的基膜裂解,继而无血管的颗粒细胞层被含有膜细胞和血管的结缔组织所代替,颗粒细胞和膜细胞分化形成黄体细胞,产生孕酮、雌激素、催产素和松弛素,即为黄体期。血管进一步分支,从而为成熟黄体的代谢供给足够的血量。组成黄体的细胞中,内皮细胞占一半以上,且在黄体溶解过程中发挥关键的作用。对母牛而言,使卵泡黄体化的激素主要是促黄体素(LH)。正常条件下,黄体在LH存在下维持  相似文献   
5.
卵巢囊肿通常分为卵泡和黄体两种囊肿。卵巢囊肿是卵泡上皮变性,卵泡壁增生变厚,卵细胞死亡;卵泡液未被吸收或者增多而形成的。黄体囊肿未排卵的卵泡壁上发黄体化而形成的。笔者在新疆农一师五团养殖二场期间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共治疗卵巢囊肿的患牛360例。  相似文献   
6.
《中国兽医学报》2016,(2):343-347
为追寻能量代谢与激素合成相关基因之间潜在的联系,本试验在秋季经公羊试情后,于0、3、6、9、12d选取不同发情阶段的蒙古绵羊,分别获取黄体和卵巢非黄体组织,通过Western Blot和RT-qPCR技术,研究了绵羊卵巢周期性变化中黄体形成过程的关键基因StAR、3β-HSD和P450(CYP11)与能量代谢通路AMPK-UCP1调控的关系。试验结果提示,StAR、3β-HSD和P450(CYP11)参与了绵羊卵巢周期性变化并与孕酮的分泌协调一致,与此同时AMPK-UCP1通路参与黄体周期性变化的调控,进一步证实了能量代谢平衡与黄体的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卵巢囊肿分为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卵泡囊肿是由于卵泡上皮变性,卵泡壁结本病的特征是无规律的频繁发情,或持续发情,也有少数不发情,缕配不孕。  相似文献   
8.
利用人用诊断试纸对2只绿狒两个月经周期内尿中的促黄体生成素(LH)的变化情况进行测定。测算出绿狒的卵泡形成、排卵和黄体生成的时间,结合对绿狒繁殖行为的观察,掌握了其发情周期及排卵规律,为提高配种受胎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最近一段时间,遵化市铁厂镇的一奶牛养殖小区接连出现了牛子宫内膜炎的情况。养殖场主求助于铁厂镇畜牧兽医站,经兽医诊治,未能确诊。为此,遵化市畜牧水产局选派专家对其进行了检查分析。根据繁殖记录,病畜产后已有65 d没有发情,产后胎衣正常落下,子宫未进行处理。后发现奶牛从阴门流出脓性分泌物,病畜体温偏高,有努责现象。直肠检查,有子宫内膜炎和黄体囊肿,其它正  相似文献   
10.
正养牛业发展的好坏,关键在母牛,母牛养的好坏,关键看产犊,即看母牛繁殖力,繁殖力越高,经济效益越好。但是目前很多牛场,母牛繁殖力低下,经济效益下滑,困扰养牛业的发展。而影响母牛繁殖力的因素有多方面:如营养因素、管理因素、繁殖技术、繁殖障碍疾病等,因此要想提高母牛繁殖力,单从一两个方面去抓,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必须从复杂的因素中提取出既有科学性,更要有在实际生产中具有操作性,适用性的具体措施,以下是几项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