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5篇
  3篇
综合类   20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矛盾日益突出,通过对国内外雨洪利用情况进行介绍,着重阐述了坑塘雨洪利用工程及沟道雨洪利用工程,并以房山雨洪利用工程为例,详细介绍了2种工程的设计方法、内容和工艺。  相似文献   
2.
<正>人工建塘浅藕种植在我地处于起步阶段,而在山东、江苏等省份已经渐趋成熟,然而受到地域、气候、水质、品种、管理习惯诸方面影响,各地采取方式不一而同。探索适合当地的栽培模式,充分合理利用土地及自然资源,实现农民节本增收、生态环境和谐统一、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是摆在我们农技人员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一、浅藕种植前景分析1、不与好地争空间。可以充分利用闲散空地、废弃坑塘、低洼湿地、取土后的涝渍地,甚至  相似文献   
3.
针对农村坑塘"无人治、没钱治、无人管、散乱难治"等方面的难题,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思想指导,结合河长制工作重点,根据农村坑塘高效治理工作对打造生态宜居环境、创建乡风文明、促进产业兴旺、实现农民富裕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以河南省睢县农村坑塘为例,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促进乡村振兴为目标,把小微水体整治与乡村振兴等工作有机结合,进行水岸同治。按照远村塘、近村塘的分类,提出相应建设模式,并提出农村坑塘建设建议;另外,从"人治"和"法治"两个方面进行"人治巩固基础,法治加深层次"管护模式,为黄淮地区农村坑塘治理提供多种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沧州市坑塘建设效益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沧州市根据当地水源情况,制定了"引得来、蓄得住、用得好"的总体思路和坑塘建设原则,大力开展坑塘建设。分析了坑塘建设产生的效益,并提出了坑塘建设的建议,以期为该市的坑塘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农村坑塘多处宅前屋后、数量多、面积小、池浅、水源不方便。目前多处荒芜或放些花白鲢鱼种 ,产量低 ,效益差。为充分利用这些水面 ,发展田园经济 ,98、99两年 ,我们开展坑塘养殖乌鳢高产试验 ,获得平均亩产 2 2 35kg和亩利 1 0 2 50元的好成绩 ,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现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 .1 选择池塘 在本市霍邱县选择一口坑塘 ,面积 8亩 ,池深 1 .2米 ,池形稍规则 ,底质淤泥2 5cm,无稳定水源。1 .2 放养前准备1 .2 .1 清淤、整池、暴晒。元月下旬 ,把池水排干 ,清除污泥 ,下挖至 1 .8m深 ,塘泥修整塌漏池埂 ,并加高加固 ,做到…  相似文献   
6.
1池塘有效水体与形状不规范池塘有效水体过小主要指利用天然小型水体和建筑、淘金以及其他类别施工形成的坑塘加以改造或者直接用来进行养殖的水体。这类水体从表面上看,面积很大,但是由于深度过浅、水体底部地貌不平整,很大一部分都是水深小于1m以下的无效面积。按照技术要求,在北方从事水产养殖生产要求最低水深应不小于1米。水体过小,缓冲能力弱,应对外界冲击的能力差。也有部分水体如淘金的大坑,这种往往都可以达到4~5m深,甚至更深,但是  相似文献   
7.
8.
《技术与市场》2007,(5):27-27
农家有很多废物,如动物尾毛、角、骨、蚕粪等,丢弃在房前屋后、坑塘路边,不仅污染了环境,也浪费了资源,如果能科学的开发利用,即可变废为宝,增收创汇.  相似文献   
9.
河蟹捕捞法     
唐天德 《农家致富》2003,(17):28-28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