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35篇 |
国内免费 | 49篇 |
完全免费 | 282篇 |
专业分类
综合类 | 5766篇 |
出版年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113篇 |
2014年 | 199篇 |
2013年 | 320篇 |
2012年 | 440篇 |
2011年 | 430篇 |
2010年 | 365篇 |
2009年 | 425篇 |
2008年 | 443篇 |
2007年 | 426篇 |
2006年 | 539篇 |
2005年 | 325篇 |
2004年 | 138篇 |
2003年 | 124篇 |
2002年 | 52篇 |
2001年 | 91篇 |
2000年 | 39篇 |
1999年 | 35篇 |
1998年 | 41篇 |
1997年 | 127篇 |
1996年 | 103篇 |
1995年 | 143篇 |
1994年 | 131篇 |
1993年 | 147篇 |
1992年 | 88篇 |
1991年 | 99篇 |
1990年 | 77篇 |
1989年 | 92篇 |
1988年 | 15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12篇 |
1955年 | 2篇 |
1953年 | 2篇 |
1952年 | 3篇 |
1951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苏省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8,自引:6,他引:32
剖析了近年来水稻条纹叶枯病暴发流行的原因,概述了江苏省水稻条纹叶枯病抗性育种研究进展,提出应进一步加强江苏省水稻育种科技储备,以提高对突发性病虫害的抗灾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明中国47个小麦新品种(系)携带的苗期抗叶锈基因状况,改进和完善基因推导方法。【方法】选用17个具有较高鉴别能力的致病类型,在不同温度和(或)光照强度下测定,结合系谱分析进行基因推导。【结果】在供试的47个小麦品种(系)中,推导出Lr1(存在于11个品种或品系中)、Lr3(7)、Lr3bg(3)、Lr9(3)、Lr10(3)、Lr13(10)、Lr16(6)、Lr23(2)、Lr26(14)和Lr34(1)共10个已知抗病基因,另有42个品种(系)含有未知基因。【结论】在苗期进行基因推导时,尽量多地选择鉴别能力强的致病类型,在相对稳定均一的环境条件下重复测定,并结合系谱分析,才能获得可靠的结果。结合温度与光照强度梯度,具有持久抗病性潜质的抗叶锈基因Lr13和Lr34可在苗期进行推导。 相似文献
3.
4.
彩色大白菜新品种"金冠2号"的选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1996年育成彩色大白菜材料的基础上,应用优良自交系92S24等采用杂交、自交,育成了系列彩色大白菜自交系,2002年从20多个杂交组合中筛选“金冠2号”新品种(01S1024×01S915)。该品种叶球叠抱,高头球形,株高41 cm,株幅65 cm;球形指数1.4;外叶绿色,球叶外层2~3片叶为绿色,内层叶色为橙色,在阳光下叶色稍变红;单球净重2.5~3.0 kg,净菜率为75%以上,结球紧实,营养丰富,商品性好;球叶类胡萝卜素含量为优质普通大白菜秦白二号的3.47倍,vC、可溶性糖、粗蛋白分别提高44%、36%和18%,干物质提高11.73%,粗纤维减少26.0%。一般净菜产量为90.0 t/hm2左右,高抗病毒病、霜霉病、干烧心、软腐病和黑斑病,生育期75~80 d。2004年通过陕西省新品种鉴定。 相似文献
5.
6.
7.
综述了国内外番茄黄化卷叶病毒病的研究现状,包括TYLCV的发病症状与鉴定、病毒的发生与流行及病原物的生物学特征、抗病遗传资源、抗病基因分子标记和抗病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叶绿素含量与植物抗病性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植物抗病性是当前植物病理学中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叶绿素含量的高低往往能客观地反映植物抗病性的强弱.本文就叶绿素含量与植物抗病性关系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小麦白粉病是严重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最为经济、有效和环境安全的方法。目前已经标记31个小麦抗白粉病基因,但大多数抗性丧失或与不良性状紧密连锁。粗山羊草存在许多小麦抗病基因,它可以扩大小麦抗病基因的基础,提供新的抗小麦白粉病基因的来源。使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AS),将抗小麦白粉病E11菌株的粗山羊草材料Y219与感病材料Y169杂交,F1代表现抗病,F2代出现抗感3:1分离,用SSR标记技术,抗病新基因PmAeY1定位在2D染色体上,与Xgwm484、Wmc453 、Xgwrrd15和Xgwm157的遗传距离分别是30.4、23.4、6.1和5.5cM。 相似文献
10.
玉米自交系抗丝黑穗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玉米丝黑穗病是由丝轴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a)属病原真菌侵染引起的世界性土传病害。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研究采用人工接种鉴定方法,评价了96份玉米自交系对丝黑穗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高抗型占13.5%;抗病型占13.5%;中抗型占21.9%;感病型占27.1%;高感型占24.0%。在不同种质类群自交系中,Mo17类群的全部抗病,自330类群、旅大红骨类群和PB类群抗病的较多,Ried类群和其他类群抗病的次之,PA类群和唐四平头类群中抗病材料缺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