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1篇
林业   18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2篇
  8篇
综合类   115篇
农作物   47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67篇
园艺   61篇
植物保护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IM: To investigate the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of islet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in STZ-induced type 1 diabetic mice. METHODS: BALB/c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diabetic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insulin and platelet-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 (CD31) in islet microvessels was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he ultrastructural changes of islet β cells and islet microvessels were observed under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 number of islet β cells, ratio of β cells/α cells, average number of secretory granules in β cells and insulin expression area per islet in diabetic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1). Besides, diabetic group had fewer microvessels with lower expression of CD31 (P<0.01). Mitochondria in islet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and pericytes in diabetic group were swelling. The basement membrane of islet microvessels became thicker in diabetic group (P<0.01). CONCLUSION: Islet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were impaired in type 1 diabetic mice.  相似文献   
2.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旗叶细胞质膜及叶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许振柱  于振文 《作物学报》1997,23(3):370-375
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冬小麦叶的膜质过氧化物丙二醛的含量升高,膜脂 酸不饱和度降低,叶肉细胞内叶绿体、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异常,甚至裂解,质膜内陷,胞液泡化,胞壁层次减少。表明土壤水分胁迫损害小麦旗叶细胞质膜及叶肉细胞的超微结构,加速衰老进程。  相似文献   
3.
从广州市萝岗桑园周边捕捉到的野外昆虫藤粉蝶(Delias pasithoe)成虫体内分离到1株微孢子虫,经人工接种可在家蚕体内全身性寄生。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该微孢子虫为双核,极丝11~12圈,极丝同型,基本符合Nosema属微孢子虫超微结构特征。该微孢子虫在其生活史发育过程中以偶倍数核为主,以二分裂方式增殖,形成双核孢子,发育周期为108 h。基于SSU rRNA和rRNA ITS序列的相似性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进一步证实该微孢子虫与Nosema属亲缘关系最近,应被分类为Nosema属‘true’Nosema亚群。  相似文献   
4.
油樟油细胞和粘液细胞发育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薄切片法和透射电镜研究油樟油细胞和粘液细胞发育过程。依据油细胞3层细胞壁的发育将其分为4个阶段。阶段1:仅有初生纤维素壁层,又可分为原始细胞和细胞液泡化二时期。质体内具白色小泡和黑色嗜饿滴,细胞质中有黑色或灰色的嗜饿物质,以及嗜饿物质与液泡的融合。阶段2:栓质化壁层的形成。片层状的栓质叠加在初生纤维素壁内侧。阶段3:内纤维素壁层的形成。较厚而结构松散的内纤维素壁层逐步形成,并叠加在栓质化壁层的内侧,大液泡成为充满嗜饿油脂的油囊。阶段4:油细胞成熟及细胞质解体。杯形构造由内纤维素壁层向细胞腔内突起形成,油囊由液泡包被连接到杯形构造中。解体的细胞质变得电子不透明或呈杂乱状态。粘液细胞发育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由内纤维素形成以后的油细胞发育而来,其细胞质中不断产生以同心圆或螺旋线方式排列的多膜结构,并充满整个细胞腔,最后多膜结构解体而成为丝状或颗粒状的粘液;另一种是由已完全成熟的油细胞发育而来,其油囊中的油呈不均匀的状态,并产生局部降解点,逐步扩大,最后油完全降解成颗粒成或丝状的粘液。  相似文献   
5.
鹅掌楸花粉保存条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比较了鹅掌楸花粉的几种保存条件。结果表明:(1)新鲜花粉在超低温(-196℃,LN2)条件下可保持5d。花粉存活率(76.51%)与对照(新鲜花粉)几乎相同(75.55%)。在电镜下观察其超微结构无异常变化。而保存15d的花粉细胞超向结构发生严重损伤,内膜系统及细胞器降解。25d后几乎观察不到存活的花粉。(20在-25℃保存条件下,以二甲基亚砜为保护剂,添加蔗糖作为辅佐剂保存效果较好。(3)4  相似文献   
6.
山杨小径木超微结构及其与干燥皱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海源  丁汉喜 《林业科学》1989,25(6):583-587
前言山杨(Populus Dividiana Dode)小径木是黑龙江省尚志具帽儿山次生林区主要的间伐树种之一。该树种在干燥时易产生皱缩等缺陷,我们设想与其结构有关,故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以期洞悉其中的奥秘。 W.R.Perng研究颤杨(Populus tremuloides)解剖构造与液体传导的关系,在电镜下观察时,指出颤杨心材中存在侵填体,这些侵填体使导管闭塞,因而液体流动困难。他又对此木材进行聚合物渗透,而心材导管中几乎无聚合物沉积,说明心材导管全部被侵填体堵塞,聚合物难以在心材沉积。  相似文献   
7.
用原子力显微镜观测了竹叶青蛇、短尾蝮蛇和赤链华游蛇腹鳞表面的超微结构,分析了腹鳞表面的减阻机理。结果表明:3种蛇腹鳞表面的超微结构均为微凸体、微孔和凹坑周期排列的规律结构;蛇的栖息环境不同,超微结构的排间距、微凸体长度以及微孔的直径、数量不同。从陆栖到水栖,微凸体长度逐渐减小,微孔数量逐渐增加。微凸体减少了腹鳞和地面间的实际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滑动时的粘着力;腹鳞表面的疏水性,减少了接触面间水的粘附力。  相似文献   
8.
杏花蜜腺的超微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林  赵小梅 《果树学报》2011,(5):792-796
为了解杏花蜜腺的超微结构特点,采用光学和电子显微技术对露冠期杏花蕾的蜜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蜜腺表面特化形成脊状突起,突起之间成为洞状和池状凹陷,蜜腺表面脊状突起图案与细胞壁突起图案一致。(2)蜜腺产蜜细胞的质体分化成有色体,有色体首先积累质体小球,质体小球再转化成结晶体。推测有色体内贮藏物质开始以脂类和类胡萝卜...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零上低温胁迫对药蒲公英(Taraxacum officinale F.H.Wigg.)亚显微结构与生理特性的影响,以药蒲公英幼苗为材料进行4℃不同时间(0 h,3 h,6 h,12 h,24 h,48 h)低温胁迫试验,观察叶片亚显微结构的变化,测量相关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药蒲公英叶片中叶绿体、液泡膜逐渐溶解,细胞质出现未知双层膜结构,淀粉粒、线粒体数量增加,胞质分离明显;低温胁迫时,叶绿素初始荧光值(Initial fluorescence,Fo)、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lectron transport rate,ETR)和非光化学淬灭(Non-photochemical fluorescence quenching,NPQ)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Variable fluorescence/maximal fluorescence,Fv/Fm)、PSⅡ (Photosystem Ⅱ)潜在光化学效率(Fv/Fo)、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PSⅡ actual photochemical quantum yield,ΦPSⅡ)下降;脯氨酸含量和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增加,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升高,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减小。零上低温胁迫下药蒲公英幼苗叶片受到损伤,膜透性增加,光合作用下降,亚显微结构遭到明显破坏。  相似文献   
10.
李荣林  王会宁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154-16155
[目的]观察双荚决明(Cassia bicapsularis Linn.)花粉的超微结构,并首次对双荚决明花粉的形态特征进行系统描述。[方法]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双荚决明正常的花粉形态为椭球形,极面观为钝的凸三角形,赤道面观为钝的截形菱形。花粉大小为21~23μm(极面),13~16μm(赤道面),极轴与赤道轴的比值为1.44~1.54。花粉的萌发器官是其萌发孔,正常的花粉粒有3条萌发沟,属3沟孔的萌发孔类型,萌发沟在极面端不汇合,在赤道面处隆起,是花粉破裂花粉管萌发的位置。花粉具有穿孔状雕纹。[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双荚决明花粉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