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66篇
  免费   194篇
  国内免费   355篇
林业   1805篇
农学   1510篇
基础科学   2164篇
  263篇
综合类   10535篇
农作物   587篇
水产渔业   22篇
畜牧兽医   647篇
园艺   2102篇
植物保护   8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62篇
  2020年   254篇
  2019年   170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305篇
  2015年   476篇
  2014年   948篇
  2013年   860篇
  2012年   1293篇
  2011年   1149篇
  2010年   986篇
  2009年   1016篇
  2008年   983篇
  2007年   796篇
  2006年   711篇
  2005年   1283篇
  2004年   2006篇
  2003年   1889篇
  2002年   780篇
  2001年   903篇
  2000年   482篇
  1999年   343篇
  1998年   201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39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98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77篇
  1989年   102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13篇
  1958年   25篇
  1957年   56篇
  1955年   3篇
  1953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荣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3):81-82
青桐是一种优美的观赏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亚热带地区,在园林绿化上应用广泛.但青桐播种育苗存在周期长、发芽率低、幼苗存活率低等一系列难题,制约了该优良乡土树种的推广应用.巢湖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会同安徽农业大学开展科技攻关并取得了突破,对于促进该乡土树种进一步产业化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该文介绍了青桐播种育苗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不同覆盖物对红松播种苗床土壤日蒸发量、土壤表层温度和种子出苗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开展了不同覆盖物红松播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覆盖物下土壤日蒸发量由大到小依次为CK、河沙、草炭土、松针、锯末和豆秸;河沙覆盖的土壤表层温度最高,其次是松针覆盖,豆秸覆盖的最低,锯末和草炭土覆盖下的土壤温度两者相差不大;松针、草炭土、豆秸覆盖能显著提高土壤养分,锯末、河沙覆盖对土壤养分影响不大;河沙和松针覆盖下的红松出苗率较高,草炭土、锯末、豆秸覆盖下的较低;松针覆盖的苗木生长势最好,豆秸次之,草炭土、锯末和河沙覆盖的较差。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糊PID的电控精量播种系统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传统播种机地轮打滑导致播种质量下降的问题,设计了电控精量播种系统,并确定了电机控制数学模型。通过Z-N法和模糊控制完成PID参数整定,借助MATLAB完成模糊PID控制的设计和Simulink仿真,将系统响应时间缩短了0.23 s,提高了控制精度。土槽试验台对比试验表明,电控精量播种系统较传统播种系统播种合格指数提高了6.04%,漏播指数下降了4.57%,重播指数下降了0.61%,合格粒距变异系数下降了2.23%,播种均匀性得到了大幅度提高。系统的合格指数、重播指数、漏播指数和合格粒距变异系数均满足JB/T10293—2013《单粒(精密)播种机技术条件》的要求,播种质量指标的变化均在6%以内,具备较好的播种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新疆南疆棉区播种季气候变化异常,为解决近年来南疆棉花苗期出现的死苗、僵苗、大小苗现象,本文就南疆棉花播种期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针对农资准备、精量播种、播后管理三个方面对南疆棉花播种技术存在的不足,以及取得的良好的结果,进行总结,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李磊 《河南农业》2021,(10):49-49
一、试验目的根据固始县农业环境条件,结合小麦品种特征特性进行播量优化试验和示范,以期获取优质小麦适期播种的最佳播种量数据,为构建优质小麦协调合理的群体结构,为小麦优质、高效生产奠定基础。二、试验方法(一)试验地点稻茬麦区试验基点安排在郭陆滩镇太平村太平农业种植合作社。试验地较为平坦,排灌方便。土壤为轻壤型水稻土,肥力较高。前茬作物为水稻,每667 m2产量550 kg。  相似文献   
6.
玉米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技术是“梨树模式”的核心技术,它用玉米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蚀;实行免耕播种,减少土壤耕作,是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保墒的一项保护性耕作技术。该技术创新了玉米秸秆处理方式,提高了玉米播种质量,解决了东北地区玉米连作土壤退化和秸秆焚烧导致环境污染的问题,对黑土地保护和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实现了土地种养结合,保护性耕作为梨树县粮食持续稳产高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7.
由于东北地区在秋季收获后至次年春季播种期间气温较低,导致地表的大部分玉米秸秆无法腐烂,如果处理不当,会影响后期的播种和中耕除草作业。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免耕播种机防堵机构的优缺点,设计一款新型垄作地表秸秆保护性耕作处理机,该机利用横向推移机构将垄台秸秆推至垄沟位置,利用破茬杆对种带根茬进行挖掘破碎,之后对垄沟秸秆喷洒腐熟剂并利用搅拌刀轴充分搅拌和镇压;选取关键因素进行田间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可得:破茬杆间距为26 mm、破茬杆螺距为105 mm、驱动轴转速为500 r/min时秸秆覆盖率3.45%、根茬粉碎率88.91%,此时达到最优;该装备的成功应用,为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东北垄作地区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基于离散元法的免耕深施肥分段式玉米播种开沟器研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针对东北垄作深施肥免耕播种机上开沟器播种深度均匀性差、工作阻力大、土壤扰动大的问题,该研究利用离散元软件(EDEM 2.7)仿真分析不同类型破茬刀-施肥铲装置对土壤的作用机理,设计了一种分段式玉米播种开沟器。首先建立土壤-玉米根系-玉米秸秆离散元仿真模型,然后进行不同类型破茬刀-施肥铲装置离散元仿真试验,以回落土壤最大合外力的位置和方向为依据设计开沟器入土部分曲线,同时结合滑切原理设计开沟器未入土部分斜刃,最后根据土壤回落距离确定施肥铲和开沟器间距为374 mm。田间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分段式开沟器比尖角式开沟器、滑刀式开沟器、双圆盘式开沟器的播深变异系数分别降低了14.24%、27.31%、33.63%;工作阻力分别降低了27.56%、16.93%、1.23%;土壤扰动面积分别降低了11.67%、28.34%、49.34%。分段式开沟器播种深度均匀性高、工作阻力小、土壤扰动小,具有较优的作业效果。  相似文献   
9.
东北黑土地玉米免少耕播种技术与机具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秸秆覆盖还田和玉米免少耕播种为主要技术特征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本文综述了东北黑土区目前主要的玉米免少耕播种技术模式与配套机具,重点对比分析了秸秆覆盖还田条件下种床整备机具工作原理及其技术特点。在阐述现有玉米免少耕播种技术模式及配套装备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建议重点围绕种床整备、高速精量排种、智能电驱排种、播深智能控制、垄作免少耕播种、农机农艺融合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以期为东北黑土地玉米免少耕播种技术与机具研究提供装备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玉米精密播种粒距在线监测与漏播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玉米精密播种粒距偏差导致播量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设计了玉米精密播种粒距在线监测与漏播预警系统。该系统主要由车载计算机、排种监测ECU及相关传感器组成,设计了上位机监测软件和基于移动平均粒距在线监测的下位机程序,通过监测玉米精密播种作业过程中的粒距及其误差,完成漏播预警。首先,设计并进行了排种计数监测精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模拟车速3~12 km/h范围内,以1 km/h递增变化的10个车速下,系统对指夹式排种器和气吸式排种器的排种计数监测平均准确率分别为99.12%、99.71%,标准差分别为0.52%、0.44%,总体排种计数监测误差平均值小于1%。其次,基于高速摄像的播种粒距测量试验台进行了实验室环境下的粒距监测精度试验,采用指夹式排种器进行排种,目标粒距为25 cm,在车速3~12 km/h范围内,以1 km/h为间隔的10个车速下,系统对粒距监测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为2.34 cm,标准差为2.56 cm。针对试验结果存在较多的随机异常点问题,采用移动平均滤波对监测粒距进行分析,得出粒距监测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为0.79 cm,标准差为0.62 cm,单车速下对应的粒距监测误差绝对值的平均值最大为1.69 cm,标准差为0.23 cm,经移动平均滤波处理后,粒距误差异常点明显减少,系统粒距监测误差小于2.00 cm。最后,基于气吸式玉米精密播种机设计了试验样机,设置播种车速为5.49、8.49 km/h,目标粒距为25 cm,进行了田间播种粒距监测精度试验,分别采集350个连续的出苗粒距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出苗粒距移动平均值相比,系统粒距监测误差的平均值分别为1.84、2.22 cm,标准差分别为1.61、2.13 cm,粒距监测值曲线与出苗粒距移动平均值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