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53篇
  免费   389篇
  国内免费   765篇
林业   755篇
农学   1653篇
基础科学   1362篇
  434篇
综合类   7757篇
农作物   1209篇
水产渔业   1114篇
畜牧兽医   3234篇
园艺   728篇
植物保护   26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4篇
  2022年   219篇
  2021年   227篇
  2020年   249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221篇
  2016年   329篇
  2015年   563篇
  2014年   968篇
  2013年   819篇
  2012年   1240篇
  2011年   1219篇
  2010年   1085篇
  2009年   1113篇
  2008年   1411篇
  2007年   1278篇
  2006年   1217篇
  2005年   1266篇
  2004年   648篇
  2003年   621篇
  2002年   389篇
  2001年   492篇
  2000年   335篇
  1999年   233篇
  1998年   211篇
  1997年   243篇
  1996年   202篇
  1995年   198篇
  1994年   176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131篇
  1991年   106篇
  1990年   91篇
  1989年   119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8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4年   5篇
  1965年   6篇
  1957年   9篇
  1953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赵慧  马鹏程  薛啟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9):195-198,213
利用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2016年7月18日出现在平凉的区域性暴雨为例,分析暴雨发生前对流层顶高度、温度以及各高度的垂直速度、位涡、风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暴雨发生前4d至前2d对流层顶高度有明显的下降,并于暴雨发生前2 d降至最低,最低为14.6 km,相反地,对流层顶温度在暴雨发生前5 d至前2 d开始上升,并于暴雨发生前2 d升至最高,可达-65.6℃.对流层顶高度在暴雨发生前2 d的空间形变主要体现在南北方向上,高度的经向梯度变化比纬向梯度变化明显;从纬向看,暴雨发生前2 d,2 PVU等位涡线可以向下发展至380 hPa附近,凹陷最明显,即暴雨发生前2 d平凉地区对流层顶会出现折卷现象,暴雨发生当天,上升运动最强盛,最大垂直速度可达-0.3 Pa/s;对流层顶高度下降主要原因是由高层向下侵入的高位涡冷空气及对流层顶折卷过程影响.以上结果表明,对流层顶附近异常信号对暴雨预测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跨区面积大完成不了,心有不甘?内饰外观不能满足审美体验?有作业需求车子不在状态?给你一辆称心的全能搭档,专门为跨区用户量身定制——雷沃谷神RG60跨区先锋,让农机人感受到高效作业新体验!全新配置优化升级,带给你全新体验它有求必应,动力升级,跟得上你理想的作业速度:搭载115马力高压共轨、德国博世(BOSCH)共轨系统,燃油系统故障显著降低,可靠性提高,有效降低油耗。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农作物中冬小麦产量位居前列。冬小麦的扬花期、灌浆期和成熟期是以生殖生长为主,也是决定小麦丰产与否的关键时期。在小麦后期栽培管理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可促使冬小麦获得丰产。一、扬花期水肥管理措施小麦抽穗后生长速度加快,经过2~5 d就会有部分花开放,小麦进入扬花期。扬花期是小麦由营养生长进一步转化为生殖生长的标志,也是决定麦穗籽粒多少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植保无人机在水稻穗颈瘟防治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极飞P20 2018款植保无人机进行了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极飞P20植保无人机喷施40%三环唑悬浮剂以及40%稻瘟灵乳油对水稻安全,且对穗颈瘟病穗率防效达80.91%,病指防效达81.25%,防治穗颈瘟效果与易田3WYTZ1000-21型自走式喷杆植保机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植保无人机大面积推广提供重要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5.
油茶采穗圃树体截干对穗条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采穗圃大树截干复壮对穗条性状影响,对国家审定的长林3号、4号、18号、21号、27号、40号、53号和55号良种的树体性状进行测定,选择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3号和长林55号进行截干处理,并连续两年对春梢穗条性状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树体指数顺序依次为长林40号(1.18),长林27号(1.15),长林55号(1.05),长林23(1.03),长林21(1.02),长林3号(0.93),长林4(0.92),长林18(0.88),长林53(0.86);树体截干提高了穗条腋芽数量,截干初期腋芽萌发率较高,截干后期穗条性状与CK间的差距缩小;良种间长林4号和55号以截干90 cm为宜,长林18号和23号以截干130 cm为宜。截干初期穗粗对于芽位萌发的影响较强,截干后期则主要受到穗长的影响。综上所述,截干促进了油茶穗条性状的提高,在树形结构间存在差异,因此需根据树体结构采取合理的截干措施,同时对截干后树体应采取合理的修剪,维持树体穗条性状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小麦穗发芽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是全球小麦生产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通过鉴定挖掘抗穗发芽QTL,聚合穗发芽抗性位点,选育抗穗发芽小麦品种,为四川小麦穗发芽抗性改良提供技术和材料支撑。【方法】以川麦42/川农16重组自交系(RIL,F8)为材料,于2016—2018年分别在2个环境下对RIL群体进行籽粒发芽指数(GI,2016和2018)、籽粒发芽率(GR,2016和2018)和整穗发芽率(SGR,2017和2018)3个穗发芽指标测定。利用90K SNP芯片构建的遗传图谱检测全基因组穗发芽相关QTL,并分析抗性QTL聚合效应。【结果】双亲间GI、GR和SGR指标值差异显著,亲本川农16穗发芽抗性明显优于亲本川麦42。共检测到11个与穗发芽抗性有关的QTL,主要分布在2B、2D、3A、3D、4A、5A、5B和6B染色体上。5B染色体上检测到的单个环境表达的整穗发芽QTL解释的表型变异率最大,达到29%;在2D和3A染色体上检测到的整穗发芽主效QTL,以及5A染色体上检测到的与种子休眠相关的籽粒发芽主效QTL,在2个环境下均能表达,其抗穗发芽等位变异均来源于川农16。基因型分析发现,RIL群体中不同株系聚合抗性QTL的数量变幅为1—9个,表现为抗穗发芽的株系均携带4—9个与穗发芽相关的抗性QTL。重组自交系群体中6个株系GI、GR和SGR值均在15%以下,表现出高抗穗发芽特性;这6个优异株系聚合了多个与穗发芽相关的抗性QTL,且均聚合了川麦42在4A染色体上的微效QTL(QGi.saas-4AQGr.saas-4A),以及川农16在2D和5B染色体上的主效QTL(QSgr.saas-2DQSgr.saas-5B);编号为104和125的优异株系已通过审定,定名为川麦104和川麦64。其中,川麦104于2012年同时通过国家和四川省审定,其抗穗发芽能力强,产量、品质、抗病等优良性状突出,聚合了7个正向穗发芽QTL,包括2B、2D和5B染色体上来源于川农16的4个抗性QTL(QGi.saas-2BQGr.saas-2BQSgr.saas-2DQSgr.saas-5B),以及4A和6B染色体上来源于川麦42的3个QTL(QGi.saas-4AQGr.saas-4AQGr.saas-6B);近年来,川麦104已成为西南麦区小麦育种的核心亲本,育成小麦品种(系)18个。【结论】共检测到11个抗穗发芽QTL,其中3个来源于川麦42,8个来源于川农16;RIL群体中的抗穗发芽株系均携带4—9个抗性QTL,优异株系川麦104和川麦64高抗穗发芽,均聚合了7个穗发芽抗性QTL。  相似文献   
7.
高兴祥  李健  张悦丽  李美  房锋 《中国农业科学》2020,53(17):3518-3526
【背景】大穗看麦娘(Alopecurus myosuroides)是我国大陆近几年新发展蔓延的一种恶性禾本科杂草,目前已在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省有分布,且分布面积不断扩大。【目的】明确山东省冬小麦田大穗看麦娘对常用除草剂的抗性水平及部分种群产生抗性的机理,并评价不同除草剂对其田间防除效果,为制定小麦田大穗看麦娘防控技术规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室内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9个大穗看麦娘种群对乙酰乳酸合成酶(ALS)抑制剂除草剂啶磺草胺、甲基二磺隆以及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抑制剂除草剂唑啉草酯、炔草酯、精噁唑禾草灵共5种除草剂的抗性水平,并对产生抗性的种群进行靶标基因检测,同时分别在冬前和冬后开展田间试验,评价不同除草剂对大穗看麦娘的田间防除效果。【结果】室内测定结果表明,种群8(JN2)对啶磺草胺和甲基二磺隆产生明显抗性,相对抗性指数分别达到47.32、15.97,靶标基因检测显示,该种群内植株ALS基因编码的第197位点氨基酸发生由脯氨酸(CCC)到苏氨酸(ACC)的突变;所有种群对唑啉草酯、炔草酯和精噁唑禾草灵均表现敏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冬前使用除草剂对大穗看麦娘的防除效果优于冬后使用除草剂的效果,冬前唑啉草酯对大穗看麦娘鲜重防效为98.6%,而冬后处理为89.1%;冬前使用啶磺草胺、甲基二磺隆对大穗看麦娘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在72.2%—89.3%,冬后使用则为68.6%—83.2%;唑啉草酯、炔草酯和精噁唑禾草灵对大穗看麦娘均表现出很好的防除效果,冬前使用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96.2%以上,冬后使用在82.6%—92.2%。【结论】供试的9个大穗看麦娘种群中,发现1个种群对甲基二磺隆、啶磺草胺产生较高抗性,但未发现对唑啉草酯等产生抗性的种群,室内试验和田间试验结果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北方园艺》2021,(5):20-20
1温度过高1)豆角的生长适温为25~35℃,气温超过30℃时生长速度就会明显提高,当进入4月底(气候转暖)后若夜间的温度较高会导致豆苗徒长,从而出现不结荚的现象。2)防治方法:控制豆角生长环境的温度,将夜间的温度控制在25℃以下,同时要让早晨和夜晚保持适当的温差。  相似文献   
9.
以多穗型小麦烟农19和大穗型小麦兰考矮早8为材料,研究密度和氮肥基追比例对不同穗型冬小麦叶面积指数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穗型小麦烟农19的中密度(300×10~4株/hm~2基本苗)和氮肥基追比例5∶5互作处理、大穗型小麦兰考矮早8的高密度(412.5×10~4株/hm~2基本苗)和氮肥基追比例7∶3互作处理有利于群体叶面积指数的提高,产量最高,分别为8 682.97、7 440.35 kg/hm~2。安徽省淮北平原地区,多穗型小麦种植密度300×10~4株/hm~2基本苗和氮肥基追比例5∶5互作处理为宜,而大穗型小麦种植密度300.0×10~4~412.5×10~4株/hm~2基本苗和氮肥基追比例7∶3~5∶5互作处理为宜。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核桃(Juglans regia)大树多采用普通插皮嫁接法,嫁接成活率较高,简单易学,容易推广,但也存在削接穗速度慢和嫁接成活率稍低等问题。云南省林业科学院通过多年的研究,改进了嫁接方法,研究出了通过划开砧木皮层成方块形状并撬开插入接穗的核桃大树嫁接方法,取名"方块撬砧插皮"嫁接法。此方法嫁接速度快,成活率高,平均嫁接成活率达88.19%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