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23篇
农学   39篇
基础科学   14篇
  17篇
综合类   176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1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新能力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竞争力,高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措施和重要载体.在分析CEPNUS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建立宽进严出的"倒金字塔"的竞争培养模式,并辅以有效的保障体系、激励机制和配套措施,最终发展成为"和谐竞争"的CEPNUS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加强高校农村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新性研究,使农村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 念,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为反哺家乡,促进农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重要贡献。文章主要从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教育,提升“中国梦”对农村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以及创新高校思 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育人功能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乔布斯虽已去世数周,但全世界的"果粉"对他的缅怀却从未停止。10月24日《乔布斯传》在全球范围的热卖,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这位IT伟人新一轮的追思与纪念。据统计,在《乔布斯传》正式发售的前一天,他的传记已被预售了100万册。乔布斯虽已离世,但他永无止境的创新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敬仰,更给人们留下了无穷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河南农业科学》2011,40(8):219
<正>1.本刊主要刊登农业科研领域各学科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报告以及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来稿要求论点鲜明,论据可靠,数据准确,文字精练,层次分明,内容科学、先进、实用,突出创新性。内容应注意保守国家机密。2.研究论文和专题综述  相似文献   
5.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是高校的主要教学目的之一,开设实验(实践)课程则是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为了提高此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将其由教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文章提出了创新性实验课程设计的思路,从实验方案的拟定到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再到实验器材、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的具体实施都由学生自行完成,强调学生在课程中的中心地位。教师在课程中负责制定实验目标,设定约束条件,保障实验条件,评价实验成绩等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6.
7.
产品创新性作为一种动态能力,是驱动企业创新活动的关键,需要拓展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合作范围。企业的产品创新性提升途径主要有三种,即产品创新性内部提升、产品创新性外部提升和产品创新性内外混合提升。基于产品创新性内外混合提升论,企业的产品创新性是在内部与外部驱动因素共同作用下得以提升的,即企业通过组织间学习促进新知识的产生,并经由组织内学习将这些新知识进一步转化为企业内部可运用的知识。  相似文献   
8.
9.
随着教育部开展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进入了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如何进行创新性学习和研究也引起了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创新性学习和研究是培养继续获取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倡导和探索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就当前我国高校学生创新性能力整体一般的现实状况,对大学生本身学习状态,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及时总结了其培养途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国家和社会对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理念。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3方面构建了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提出培养的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较为复合的知识体系和较高的创新素质,并取得了较好的培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