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77篇
林业   121篇
农学   49篇
基础科学   13篇
  107篇
综合类   352篇
农作物   32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186篇
园艺   29篇
植物保护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西藏林芝临床型乳房炎的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洪云 《家畜生态》2003,24(2):42-44
本文从诊治的临床型乳房炎和奶牛生活环境入手,分析引起乳房炎的病因。调查显示有8种致病菌可引起乳房炎,统计分析了年龄、胎次与乳房炎的关系。建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综合防制措施减少乳房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藏北地区草地资源及其合理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论述了藏北地区草地资源的类型、数量、分布和载畜潜力,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的继续发展的基本因素,提出了挖掘资源潜力、实行季节性畜徼业、增加草地投入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藏系绵羊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最佳反应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高原型藏羊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对RAPD反应体系中的各种参数进行优化试验,建立了适宜于藏系绵羊RAPD分析的最佳反应体系:在PE2400型DNA扩增仪的25μL反应体系中,模板DNA的量为60-120ng,引物量为4-8pmol,Mg^2 浓度为2.0mM,Taq DNA聚合酶为1-2.5U,dNTP浓度为150-200μM;94℃预变性3分钟后35次循环的参数设定为:94℃1分钟,36℃1分钟,72℃2.5分钟,最后72℃延伸10分钟,利用这些条件对藏系绵羊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其结果的重复性和可靠性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4.
西藏沙化动态及其原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沙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04年调查结果表明,西藏沙化面积为216842.7km^2其中重度以上的沙化面积占总沙化面积的91.53%;沙化类型以戈壁占绝对优势:草地、未利用地是主要的沙化土地利用类型。全区沙化总体上呈恶化趋势,沙化土地面积增加,沙化程度加剧,但拉萨、山南等地沙化土地有所减少。西藏土地沙化变化是受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利用体外产气法评定西藏地区不同作物秸秆的营养价值。选取西藏地区5种常见作物秸秆(豌豆秸秆、玉米秸秆、青稞秸秆、小麦秸秆、油菜秸秆),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利用体外产气法评定5种作物秸秆体外发酵48 h的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Vf)、甲烷(CH4)产量、逻辑斯谛-指数(LE)模型产气参数、发酵液p H和氨态氮(NH3-N)浓度、主要挥发性脂肪酸(VFA)产量、体外干物质降解率(IVDMD)和体外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IVNDFD)等指标。结果显示:5种作物秸秆体外发酵48 h的产气量按玉米秸秆、青稞秸秆、豌豆秸秆、小麦秸秆、油菜秸秆的顺序依次降低。体外发酵48 h后,玉米秸秆的Vf、IVDMD、IVNDFD、CH4产量(豌豆秸秆除外)、丙酸和总VFA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种作物秸秆(P0.05),其体外发酵液p H则显著低于其他秸秆(P0.05)。结果表明,玉米秸秆体外发酵效果最佳,与其他试验作物秸秆相比更容易被瘤胃微生物降解利用。  相似文献   
6.
生态化造林绿化既是一项生态工程,也是一项社会和经济工程,既强调造林绿化对促进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演替的功能,也注重造林绿化对地方经社会发展和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的贡献。依据西藏"两江四河"流域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状况,从生态化的角度,对区域内造林绿化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探寻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在中龄林或近熟林阶段地力衰退的机制,以分子生物学实验手段与常规实验分析方法结合,分别对不同发育阶段林分枯落物未分解层、半分解层以及全分解层微生物的数量、群落结构以及理化性质进行分析,并采用冗余分析法探索枯落物层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枯落物储量及养分储量随林分发育呈倒“V”字型变化趋势,在近熟林阶段最大,微生物数量、均匀度指数在中龄林或近熟林最低。不同发育阶段林分优势细菌种类基本相同,但相对含量不同;优势真菌的种类明显不同,尤其是在近熟林半分解层。中龄林与近熟林未、半分解层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主要受pH、有效磷、碱解氮、速效钾、全钾、C/N以及林下植被生物量影响。因此,日本落叶松纯林在中龄林与近熟林阶段需强化植被管理,适时开展修枝间伐等经营措施,促进林下植被发育、改善枯落物性质,加速养分循环,缓解地力衰退。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201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资源考察队对四川及藏东南荞麦资源的详细调查结果.考察队共调查了40个乡镇的120个村,360余个村小组,共获得荞麦资源88份,其中苦荞资源64份,甜荞资源20份,野生荞麦资源4份.当地少数民族认知有价值的荞麦资源分别是长锥大粒型资源、短锥皮薄型资源、抗病资源、抗虫资源、抗旱资源和抗寒资源等.  相似文献   
9.
藏北高原退化高寒草甸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湿筛法对藏北高原退化高寒草甸表层(0~10cm)、亚表层(10~20cm)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其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原冷湿环境中退化草地表层、亚表层SAOC的下降幅度随草地退化加剧均趋于显著提高,轻度、严重退化草地表层各粒级SAOC降幅均明显高于亚表层;草地退化缩小了不同土层间SAOC含量的差异,草地退化程度越高则表层、亚表层间SAOC含量的差异越小,退化草地大团聚体(0.25mm)SOC、微团聚体(0.25mm)SOC含量的土层分布亦呈相同趋势。轻度退化草地不同土层大团聚体SOC降幅均较高,严重退化草地不同土层微团聚体SOC降幅则较高;正常草地、轻度退化草地、严重退化草地表层大团聚体SOC/微团聚体SOC比值分别为0.95,0.87,1.55,亚表层分别为0.96,0.72,2.33,表明轻度、严重退化草地中大团聚体SOC含量随土层加深分别更趋下降、更趋提高。退化草地表层、亚表层SAOC贡献率在总体上亦均按2~0.25 mm,2 mm,0.25~0.053mm,0.053mm的顺序依次大幅降低,表明不同土层大团聚体SOC贡献率均较高。土壤团聚体与SAOC、SOC与SAOC间的关系受草地退化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西藏地区太阳能丰富的优势,采用太阳能资源为主要供能方式,为智能温室系统构建基于Zig Bee协议的无线传感网络和nRF2401无线传感器的双层无线通信网络,以减少西藏地区有线布线成本和解决温室群控制问题。同时,在传统智能温室中结合线阵CCD技术,为智能温室系统提供实时、直观的作物生长状况数据,有效提高对温室内环境因素的监控效率及温室智能自动化控制程度,以满足现代化高效节约型农业的发展形势需求,以及西藏地区特定的地理环境对于农业自动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