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6篇
  免费   128篇
  国内免费   301篇
林业   109篇
农学   512篇
基础科学   292篇
  224篇
综合类   2177篇
农作物   415篇
水产渔业   66篇
畜牧兽医   436篇
园艺   261篇
植物保护   153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180篇
  2021年   189篇
  2020年   137篇
  2019年   169篇
  2018年   86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180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209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69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8篇
  1952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性生殖在真菌的生活史和进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交配型基因是控制有性生殖的关键因子。前期研究发现稻曲病菌(Villosiclava virens)MAT1-2型菌株中包含MAT1-2-1MAT1-2-8两个交配型基因,但是它们如何调控稻曲病菌有性生殖依然不清楚。本文研究了它们在不同侵染和生长发育时期的表达模式和编码的蛋白结构特性。研究表明MAT1-2-1在侵染不同阶段一直下调表达;而MAT1-2-8在侵染早期(5 dpi)上调表达,在侵染后期下调表达。与营养菌丝阶段比较,MAT1-2-1MAT1-2-8在有性发育过程菌核形成、菌核萌发、子座原基形成和子座成熟4个阶段的表达量都是下降的,在菌核形成阶段表达量最低。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AT1-2-1和MAT1-2-8具有磷酸化位点,为非分泌蛋白,无明显的跨膜结构域。蛋白同源比对分析表明MAT1-2-1与香柱菌(Epichloë typhina)的MAT1-2-1同源性最高,而MAT1-2-8与绿僵菌(Metarhizium)的MBR_08192蛋白同源性最高。进一步研究发现MAT1-2-1和MAT1-2-8能够互作,并分别主要定位在细胞核和细胞基质中。通过质谱技术鉴定到MAT1-2-1的一些候选互作蛋白,如假定Ran交换因子Prp20/Pim1(KDB12229.1)、假定rRNA处理蛋白Ebp2(KDB12923.1)及组蛋白H1(KDB12711.1)等。因此,以上结果为研究稻曲病菌交配型基因MAT1-2-1MAT1-2-8调控有性生殖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花生品质性状的稳定性和基因型-环境互作研究,可为花生品质育种及不同生态区域花生品种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利用GGE-biplot工具,对我国黄淮海花生主产区16个花生品种两年间的品质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包括含油量、油酸、亚油酸、棕榈酸和蛋白质含量等。结果显示,5个品质性状均有较高的GGE总变异值(主成分因素PC1和PC2变异的总和),变幅在61.5%-79.9%之间,以含油量的GGE变异值最低,为61.5%,油酸含量的GGE变异值最高,为79.9%。16个花生品种2年间部分品质性状表现较为一致,其中濮花9519的含油量表型值波动最小,山花9号的亚油酸含量表型值波动最小,开农49是油酸含量表型值最为稳定的品种,天府23号是棕榈酸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表型值最为稳定的品种。初步明确了徐州和濮阳分别适合高油花生和高油酸花生种植,确定了不同生态类型试点下较适合种植的品种,为花生品种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袁虹  刘萍 《农业工程》2020,10(6):41-45
稻渔共作模式是一种继承传统农业中遵循自然协调、绿色生态的农业发展理念并以现代农业技术为指导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该模式具有稳粮、促渔、增收、提质、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等多种生态系统功能,但缺乏稻田生态理论研究及新的生态管理技术,且基础设施不足,与种养技术匹配设施缺乏。工程设施技术属于稻渔共作模式配套技术,决定稻渔共作模式的发展潜力。目前工程设备设施在稻渔共作模式中的应用普及程度低,尚未开发出与稻渔共作模式特点相匹配的专用设备。结合稻渔共作模式的发展历史和水平,对配套工程设施技术的发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在蔬菜种植过程中,如果茬口安排得当,可实现一年多作多收,产量产值倍增,经济效益高。通过几年的试验示范和生产实践,笔摸索出一套蔬菜一年四作四收、能及时在市场淡季上市的栽培模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应日本农山渔村文化协会和日本全国稻鸭协会的邀请,镇江市农业科技考察团一行6人,于2004年4月21日至4月29日到日本进行了为期九天的考察和访问,取得了圆满的结果。现将这次考察学习的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枣树抗逆性强,适应性广.萌芽晚。马铃薯喜阴凉,不耐高温,植株矮小,枣树为马铃薯遮阴。绿豆短日照作物,耐旱还有固氮作物,需肥量小。这两者均不与枣树发生争肥,争光,争水,相互影响较小。三者产量,产值之和大于单一种植,提高了土地和光能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8.
带作少耕栽培法试验于1991~1993年,在所内外进行。三年试验结果表明,大豆带作少耕栽培法由于改变固有垄体构造,使垄体增大,通风透光好,边际效应时显,实行少耕蓄水保水性能增强,降水利用率提高17.6%;干物质积累,光合势,净光合生产率,光能利用率都垄作有显著提高。由于以上光、温、水条件的改善,使带作大豆落花率减少4.7%,落英率减少6.5%,成英率增加8.75,经济产量提高18.3~41.6%。  相似文献   
9.
10.
本试验以京白Ⅲ系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四个时期的血清AL P活性,研究了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AL P同工酶型快型酶活性显著高于慢型。年龄、同工酶型及年龄×同工酶型互作对AL P活性有显著影响。AL P活性与产蛋量间遗传相关表现为,在生长期为正,而产蛋期为负。四个年龄中,AL P做为间接选择指标,以6周龄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